[实用新型]油管封闭拆卸溢油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5869.0 | 申请日: | 2009-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6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李增强;宋孚增;黄维东;黄孝相;王壮丽;娄维国;王效雷;于军;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蔺新良 |
主分类号: | E21B19/18 | 分类号: | E21B19/1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723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管 封闭 拆卸 溢油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油管拆卸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管封闭拆卸溢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拆卸油管的作业施工中,由于砂堵、杆断、工具失效等原因,造成的冒喷提油管的大量存在。一方面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加重了现场施工强度和无效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管封闭拆卸溢油回收装置,使得在拆卸油管的过程中溢油能回收,不会出现漏油,不污染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钳体I、钳体II和密封体,密封体的两端设有孔,密封体上设有与密封体的内腔相通的溢油管口,钳体II处在密封体中,钳体I处在密封体外,密封体包括以通过密封体上下两端的孔的中心轴的面分割开的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活动部分连接有驱动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对接和分离的驱动机构。
为了便于制作密封体,所述的密封体包括筒体和分别固定在筒体两端的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密封体是以通过密封体中心轴的面分割成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
为了便于密封体的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对接和分离,所述的密封体的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通过转轴铰接。
为了便于驱动密封体的活动部分,所述的钳体I和钳体II均为液压钳,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油缸,密封体的固定部分连接有一个固定支座,油缸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支座上,油缸的活塞杆与密封体的活动部分铰接。
为了便于控制各液压元件,本实用新型包括有液压分配器,钳体I、钳体II和油缸均与液压分配器连接。
为了便于驱动密封体的活动部分,所述的钳体I和钳体II均为液压钳,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和齿轮组,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I和齿轮II,液压马达设置在密封体的固定部分上,齿轮I设置在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齿轮II的中心轴固定在密封体的活动部分上,齿轮I的中心轴与转轴在同一个轴线上。
为了使密封体的活动部分运动速度不过快、保证密封体的活动部分运动的稳定性,所述的齿轮I和齿轮II传动比小于1。
为了便于控制各液压元件,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有液压分配器,钳体I、钳体II和液压马达均与液压分配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拆卸油管时,油管接箍处在密封体中并与密封体下端孔密封接触,上部油管与密封体上端孔密封接触,上部油管脱离接箍后,上部油管中的溢油就会自然泄入密封体中,并从溢油管口回收,可有效解决作业施工中喷提油管的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对油井作业过程中实现喷提溢油“零”污染具有划时代意义。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新颖独到、可操作性强、便维护保养、安全可靠、作业实效高等特点,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常规环保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主视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钳体I,2、伸缩杆,3、上密封圈,4、活动半筒体,5、固定半筒体,6、油管接箍,7、下密封圈,8、钳体II,9、液压分配器,10、操作杆,11、油管,12、油缸,13、固定支座,14、溢油管口,15、转轴,16、固定吊杆,17、伸缩吊杆,18、液压马达,19、齿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它包括钳体I1、伸缩杆2、上密封圈3、活动半筒体4、固定半筒体5、下密封圈7、钳体II8、液压分配器9、操作杆10、油管11、油缸12、固定支座13、溢油管口14、转轴15、固定吊杆16和伸缩吊杆17。
活动半筒体4和固定半筒体5是由一个完整的筒体轴向等分而成的,油管11能够通过上密封圈3的中心孔,且油管11通过时,上部油管11与上密封圈3的中心孔密接触,油管接箍6与下密封圈7的中心孔密封接触,上密封圈3和下密封圈7均沿其直径分割成两半,上密封圈3的一半固定在活动半筒体4的一端,下密封圈7的一半固定在活动半筒体4的另一端,上密封圈3的另一半固定在固定半筒体5的一端,下密封圈7的另一半固定在固定半筒体5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蔺新良,未经蔺新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58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蠕动补偿器
- 下一篇:一种陈列柜温控器的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