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承载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方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3848.5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2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119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承载 增强 预应力 混凝土 离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承载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方桩。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离心方桩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预应力方桩是采用预先加压的方法间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克服混凝土容易开裂的缺点,可延缓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并取得节约钢筋,减轻自重的效果。
但是,工程界普遍认为预应力方桩的抗弯性能差,破坏为脆性破坏,延性差,预应力方桩出现开裂后迅速开展,受拉去钢筋很快进入屈服和颈缩直至断裂,极限弯矩和开裂弯矩相差不大。提高抗裂弯矩的途径主要是提高预应力方桩混凝土的预应力,即通过提高预应力钢筋的预拉应力或者增加钢筋数量间接提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但预应力钢筋的预拉应力过大,钢筋容易出现塑性变形,在受弯时预应力钢筋容易脆断,影响方桩的延性,增加钢筋数量意味着成本和工程造价的增加,性价比失衡,而且这种途径只是延缓混凝土的开裂,提高极限弯矩和开裂弯矩,但对于改善方桩的极限弯矩和开裂弯矩相差不大和提高方桩的延性没有很大的实际帮助。因而如何改善方桩的这些天然缺陷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承载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方桩,它很好的弥补了现有预应力方桩抗弯性能差,破坏为脆性破坏,延性差,预应力方桩出现开裂后迅速蔓延,受拉区钢筋很快进入屈服和紧缩直至断裂,极限弯矩和开裂弯矩相差不大等缺点,提高了预应力方桩的整体性能,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性价比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平承载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方桩,包括混凝土4、钢筋骨架笼5及钢筋骨架笼5两端固定的端头板6,其中,钢筋骨架笼5包括预应力钢筋2、箍筋3及非预应力钢筋1,预应力钢筋2、箍筋3及非预应力钢筋1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混凝土离心方桩截面形状或为正方形或为长方形。
进一步,所述的非预应力钢筋1均匀分布在整个离心方桩内的箍筋3上。
进一步,所述的非预应力钢筋1均匀分布在离心方桩截面上的两个对称边上的箍筋3上。
进一步,所述的非预应力钢筋1均匀分布在离心方桩截面上的两个对称边上的箍筋3上,其另外两个对称边上的箍筋3也设置有非预应力钢筋1。
进一步,预应力钢筋2的直径与非预应力钢筋1的直径或相同,或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很好的弥补了现有预应力方桩抗弯性能差,破坏为脆性破坏,延性差,方桩出现开裂后迅速蔓延,受拉区钢筋很快进入屈服和紧缩直至断裂,极限弯矩和开裂弯矩相差不大等缺点,提高了预应力方桩的整体性能,而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性价比高。
2、由于本实用新型新型桩具有很高的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而且延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可在江河、湖波、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护堤防滑,坝身土体加固等工程中广泛使用,也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边坡维护、边坡防滑,桥墩基础施工,港口码头基础施工加固,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深基坑支护,边坡维护等领域广泛使用。并且在7级以上的抗震建筑的基础施工中也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一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二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三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四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抗弯实验加载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离心方桩其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其边长为600,其内径为¢200,可采用传统配方设计混凝土4强度等级为C60,预应力钢筋2可采用八根直径为¢10.7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抗拉强度为1570Mpa,非预应力钢筋1可采用八根直径为¢14的HRB335螺纹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建华管桩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建华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计量电压检测回路
- 下一篇:泵用双重机械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