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3626.3 | 申请日: | 200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万凡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凡良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电机的起动或停止的真空接触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接触器由真空管、骨架、机械臂、衔铁、操作线圈、反力弹簧组成。机械臂一端与真空管的一端活动链接,机械臂另一端与衔铁硬连接,机械臂中间安装了支撑轴,支承轴两端安装在骨架上,真空管另一端固定在骨架上。三只真空管一字排开,排列方向与机械劈支撑轴平行。当操作线圈通电时,衔铁克服反力弹簧的作用力吸合,在触点弹簧和真空管自闭力的作用下触点闭合;操作线圈断电时,反力弹簧克服真空管自闭力使衔铁释放,触点断开。接触器分断电流时,触点间隙中会形成由金属蒸汽和其它带电粒子组成的真空电弧,真空管主触点密封在特制的真空灭弧管内以真空为灭弧介质,且介质恢复速度很快,真空中燃弧时间一般小于10ms。
现有的真空接触器尚有以下缺点:
1、真空管开通时主触点跳动产生二次拉弧:该缺点是由其结构特征决定的,拉动真空管的机械臂通过支承轴固定在骨架上,在接触器分、合的工作中真空管一端与机械臂结合处是以支承轴为中心做圆弧运动,真空管另一端固定在骨架上。当接触器断电时,机械臂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克服真空管的真空力拉动真空管的动触点,此时动触点除沿真空管的轴向运动外还做横向位移使真空管产生应力。当接触器通电时,机械臂在磁力的作用下克服反力弹簧的作用力继而释放对真空管动触头的拉力,同时动触头在真空力的拉动下随机械臂一起运动。当动、静触点闭合时产生一次电弧,机械臂继续运动进入超行程区,此时机械臂对动触头的作用力完全释放,动触头在消除真空管应力的同时产生位移可能产生二次电弧。
2、触点间的开距易变化造成同步性下降、个别触点粘牢继而发生事故:该缺点是由真空管的安装工艺及动触头弧形运动产生的应力造成的。一般真空管静触头的一端焊有90度角的导电铜板,导电铜板固定在骨架上。真空接触器出厂前,生产厂家已调好开距、超行程、同步性等参数。在工作中真空管及导电铜板会发热造成铜板强度有所下降,在真空管被机械臂多次拉动下及真空管的另一端多次横向位移产生的应力作用下导电板容易变形,极易造成三只真空管的开距变化,三只真空管的导电板变形程度不同又造成同步性的变化,使真空管内在导通、断开时电弧能量加大,燃烧时间加长,触点烧伤产生毛刺甚至粘牢,极大地影响了真空管的使用寿命。
3、电寿命次数不够稳定,与机械寿命不匹配。鉴于以上两种缺点,真空接触器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中特别在高温环境下频繁起动,电寿命次数明显降低,严重滞后其机械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真空接触器的主触点跳动产生的二次拉弧、触点间的开距易变化造成同步性下降、个别触点粘牢继而发生事故、电寿命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接触器,该真空接触器无二次拉弧,能减少触点的烧损及磨损,避免真空管的开距、同步性的变动,减少事故,电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真空接触器包括固定底板、真空管、操作线圈和联动轴,三只真空管以下支撑板中心为圆心120度等距由静触点端中心螺杆(导电杆)固定在下支撑板上,三只操作线圈以下支撑板中心为圆心120度等距固定在下支撑板上,三只真空管动触点端的中心螺杆穿过活动支撑板后连接有调节真空管行程的螺母,活动支撑板的下面对应操作线圈安装衔铁,下支撑板、活动支撑板、上支撑板平行放置其中心挖空并镶铜套,联动轴穿过三只支撑板的中心孔,活动支撑板硬固定在联动轴上,联动轴与下支撑板中心孔部位装有反力弹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真空接触器相比,具备以下优点:
1、动触点作直线运动,无二次拉弧,减少了触点的烧损及磨损;
2、结构合理、简单,工作时各部件无变形因素,避免了真空管的开距、同步性的变动,减少了事故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寿命。
真空接触器作为各种设备动力电机的起动、停止控制元件,其故障的发生对设备正常生产运转及现场职工的生命安全影响甚大,触点粘牢引起的电机烧坏、电缆着火甚至造成火灾的事故频频发生,对人的生命及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故障发生时进行维修、设备更换造成生产现场停产、生产工人闲置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可观。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真空接触器的缺点,提高了工作稳定性,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的可靠性,减少了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上支撑板;2.固定底板;3.活动支撑板;4.下支撑板;5.铜套;6.真空管;7.反力弹簧;8.联动轴;9.操作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凡良,未经万凡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峰焊机的链爪清洁装置
- 下一篇:旋转编码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