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震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3224.3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2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景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景灿 |
主分类号: | A62B31/00 | 分类号: | A62B3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赵磊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使用的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区,象地震、台风、海啸等,每年都有多次发生,当遇到强自然灾害时,经常造成建筑物倒塌,严重危及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伤亡的原因在于:灾害发生时,给人的反应时间短暂,人员无法安全离开建筑物;由于现在高层建筑较多,惊慌离开建筑物反而遇到更多危险,还有就是受害者被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救援的人无法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保护人员安全并方便救护的地震救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震救生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下部设有进出口,壳体上部有通气孔,壳体内壁上设有拉手,壳体上装有信号发射装置。
壳体内壁上还装有储物箱。
壳体内壁上覆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
壳体内有与通气孔相配合的孔塞。
进出口处装有密封门。
所述的壳体呈圆柱形。
所述的壳体顶部呈半球形。
所述的壳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壳体内壁上装有安全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地震救生装置,置于人类居住、工作、活动的地表以上建筑物之中。当地震发生时的短暂时刻,迅速进入,并关闭进出口及通气孔;稳定身体,抓牢把手;地震中建筑物倒塌时,能随建筑物残体滑落,并能使藏身其中的人免受建筑物碎体的砸、压、挤、扎,有效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信号发生器可定时发出求救信号,方便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地震救生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壳体呈圆柱形,其顶部呈半球形,可以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壳体下部设有进出口,进出口处装有密封门2。壳体上部有通气孔3,壳体内有与通气孔相配合的孔塞。壳体上装有信号发射装置6。壳体内壁上还装有储物箱7,用以放置饮用水、食品、药品等应急用品。为减少人员在壳体滚落过程中的与壳体之间的二次碰撞伤害,在壳体内壁上设有拉手5,壳体内壁上覆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4。出于同样目的,还可以在壳体内壁上装上安全带。
壳体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也可以采用木、石、竹、藤、钢塑、钢玻、钢纤、橡塑、全塑、金属等坚硬材料单独或混合而制成。
壳体的形状除前述的圆柱形外,也可以是圆锥形、方形、多面体、球形或者四面体等形状。
本实用新型置于人类居住、工作、活动的地表以上建筑物之中。当地震发生时的短暂时刻,迅速进入,并关闭进出口及通气孔;稳定身体,抓牢把手;地震中建筑物倒塌时,能随建筑物残体滑落,并能使藏身其中的人免受建筑物碎体的砸、压、挤、扎,有效保护人员生命安全。信号发生器可定时发出求救信号,方便救援。
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坚固,能随建筑物存在而存在,最大限度保护人员肢体、内脏、头颅,避免受到致命伤害:其内部设置的固定储物箱存放饮用水、食品、药品、贵重物品、工具,人类可在其中生存七至十五天,保证救护人员到达之前的相对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景灿,未经赵景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2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压胶合式风轮叶片
- 下一篇:清洗、甩干电动拖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