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窥镜插入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23046.4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4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卿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卿国平 |
主分类号: | A61B3/117 | 分类号: | A61B3/117;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62 北京市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窥镜 插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指一种内窥镜插入部。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组因眼压绝对或相对升高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以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眼底视乳头苍白、杯盘比扩大为共同临床表现的一组眼病。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因其致盲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加之绝大多数为慢性发病,症状隐秘,多数患者直到晚期或者一眼失明后才发现,给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目前青光眼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光眼按发病时房角状态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开角型为房角开放状态下,小梁网滤过功能下降,眼内压升高所致,通常选择药物治疗。闭角型发病的机理在于周边虹膜与小梁网相贴附或粘连所致,导致小梁网滤过功能机械性阻塞所致。虽然已经明确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关闭所致,但目前缺乏对房角同时进行观察和分离的手术工具。现有的检查方法如房角镜检查,只能在检查时看见房角,但没有办法对其进行操作,也就是说“看地见,够不着”。因此,目前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处理,因药物治疗通常不能将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而采用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手术是用来治疗该类青光眼的主要方式,其通过在眼球壁上打孔的方法,使眼内房水流出眼外,并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该手术通过切穿眼球壁来达到引流的目的,切穿眼球壁不仅使眼球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眼球被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术后眼球对外伤等承受能力下降。因此小梁切除手术降低眼压是在牺牲眼球壁完整性的基础上获得的,治病的同时给患者的眼球带来了明显的创伤,而且,小梁切除手术还受到所开引流口容易结瘢的影响,一旦眼球壁手术口闭合,降眼压的作用即宣告结束,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多数患者,为了降低眼压,需要接受多次小梁切除手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可以对眼前房进行检查,同时又可以进行房角分离和房角异物取出手术的内窥镜插入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插入部,包括内窥镜本体和设置在内窥镜本体上的手术工具,内窥镜本体对所观察范围进行观察成像,手术工具对观察部位进行钝性分离、移位和锐性切开。
进一步,所述内窥镜本体和手术工具为一体或分体设置。
进一步,所述内窥镜本体为软内窥镜或者硬内窥镜,内有光学照明装置和用于成像的导光纤维及管道。
进一步,所述手术工具为设置在所述内窥镜本体表面或前端的硬性杆状结构,手术工具一端与所述内窥镜本体连接,另一端为手术端。
进一步,所述硬性杆状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或者直线形或者弯折状或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手术端边缘为钝性或锐性。
进一步,所述手术工具的手术端为单体或钳式设置。
进一步,所述手术工具的材质为不锈钢、钻石、硬质合金、塑胶、玻璃、玉器或牛角材料。
进一步,所述内窥镜本体上设置有滑道,所述手术工具架设在滑道上,可沿滑道伸缩并固定在其上某一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插入部采用在内窥镜上设置手术工具,保证有效观测房角的同时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和房角异物取出手术,解决了现有抗青光眼手术中手术风险,提供了闭角型青光眼“标本兼治”的新型手术。通过本实用新型,将开创一类新型手术,“直视下”房角分离手术,使已经关闭的房角打开,露出被遮挡的小梁网,该手术不仅在解剖上解决了眼压升高的原因,而且不需要在眼球壁上打孔,保证了患者眼球壁的完整性,减少了感染机会,而且不受手术口结瘢痕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降眼压的成功率,同时又减少了现有手术给患者带来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同时还为另一类眼科常见病——房角内异物的取出提供了一种选择,目前在眼前房内的异物一律通过在角膜或巩膜上作切口来去除,有了本内窥镜插入部,一些小的前房内异物可通过本内窥镜插入部的手术工具取出。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中内窥镜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1中内窥镜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实施例2中内窥镜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实施例3中内窥镜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e为实施例4中内窥镜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f为实施例5中内窥镜插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插入部进行房角分离手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卿国平,未经卿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30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增压缸驱动模仁作微量压缩的装置
- 下一篇:扫描架进纸稳纸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