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以石墨材料作散热的大动力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2373.8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8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功;李亚茹;程建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神州巨电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0 | 分类号: | H01M10/0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富华;张成强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材料 散热 动力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化学电池领域,特别涉及在大容量、高倍率的大动力电池组中应用石墨热导材料快速均匀散热的一种以石墨材料作散热的大动力电池组。
技术背景
在现阶段,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温室气体以致全球气候变暖、石油储量见底且价位高的现实情况下,使电动汽车产业化尤显迫切和必要。然而电动车的性能受制于电池组的性能,而电池组的性能又与它的工作温度密切相关。目前各电动汽车生产厂家对电池组的散热及通风大都采取从车厢内引入空调冷风,以达到电池组的温度使用要求。但不合理的电池的散热及通风,将会导致整车消耗的能量大幅增加。由于铅酸电池的比能量较低,电池的活性较差,循环放电次数较少,电动汽车越来越倾向于比能量高的电池,如动力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但这两种电池对散热及通风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要求电池防水防尘。而电动汽车的电池是属于强电,若电池的散热及通风系统设计不当,一方面达不到电池的防水防尘,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另一方面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释放出有害气体,将会进入车厢,对人体产生伤害。故电动汽车用大动力电池组的散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电池的散热及通风系统设计不当,达不到电池的防水防尘要求,还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等散热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以石墨材料作散热的大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石墨热导材料分别贴合在两只单体电池中间,电池组的始末两只单体电池外侧同时各贴合一片该石墨热导材料,在电池组内,所有贴合的石墨热导材料与电池组的密闭外壳内壁相接触。
所述电池组的密封外壳为导热性能良好且使用安全的钢壳或铁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成果是石墨热导材料重量轻,有效地减轻了电池组的重量;有优异的电和热性能,大幅度提高电池组的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池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根据需要容易被切割成各种形状尺寸和厚度,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使用温度范围广,在-40℃到400℃都可安全使用;单面或双面有密封的环氧黏合剂,没有润滑脂或者胶体的脏乱,干净卫生;化学稳定性好,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中不会被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去掉一边密封外壳后的示意图。
图中1.电池单体,2.石墨热导材料,3.密封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石墨材料作散热的大动力电池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图1和图2中,石墨热导材料2分别贴合在两只电池单体1中间,电池组的始末两只电池单体外侧各贴合一片石墨热导材料2,然后装入电池组的密闭外壳3内,在电池组内所有贴合的石墨热导材料2与电池组的密闭外壳3内壁相接触,具有极低的接触电阻。
上述电池组由13只单体电池和14片石墨热导材料以及电池组两侧的密封外壳组成。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具体使用要求,单体电池和该石墨热导材料的具体尺寸和使用数量不限定。电池组的使用数量不限定。
由于该石墨热导材料是由天然石墨经过特殊加工制成,它保持了连续的石墨相和各向异性石墨材料所具有优异的电属性和热属性,以及独特的平面两维方向均匀散热性质,能快速消除电池的“热点”,从而减低在第三维的接触温度,克服了现有电池的温度场均匀性较差的问题。与合成石墨化合物和金属燃料电池部件相比具有超级的电热性能。故电池组散发的热量可通过该石墨热导材料有效地传至外壳上,从而将电池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其最佳范围内,电池组模块间的温差控制在5℃以下,达到电池组散热的效果;改进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高了电池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该石墨热导材料质量轻,比同样尺寸的导热金属铝要轻30%,比铜要轻80%,有效地减低了电池组的重量从而降低了整车的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神州巨电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神州巨电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23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滤器底盖盖塞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双面作功的双极板及其高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