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用塑料瓶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9834.6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华;黄盛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A61J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塑料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包装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输液用塑料瓶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大输液包装有两种形式,即塑料瓶和软袋。如图1、图2所示为塑料瓶包装形式,如图3、图4所示为软袋包装形式。
就塑料瓶输液产品而言,由于塑料瓶不能收缩,在输液过程中必定有周围环境的空气渗入,这就难免对药液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就软袋输液产品而言,因为薄膜可以收缩,所以在输液过程中没有空气渗入,患者的健康有保证,但由于目前软袋输液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故在推广使用方面受到了限制。
因此,有待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大输液包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输液用塑料瓶,其为可以收缩且价格较低的软包装容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用塑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包括一体成型的瓶口和瓶身,其中,所述瓶身由前侧壁和后侧壁构成,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呈圆弧过渡连接;其中,所述瓶体的宽度和厚度之比大于1.8。
优选地,上述塑料瓶还包括:吊耳,与所述瓶体的底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上述吊耳为具有中心孔的吊片。
优选地,上述吊耳为在瓶体的底部延伸的柱,所述柱上设有突出部。
优选地,上述吊耳为在所述瓶体的底部延伸的支座。
优选地,上述前侧壁的曲面与后侧壁的曲面相同或不相同。
优选地,上述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小于10mm。
优选地,上述前侧壁和/或后侧壁上具有至少一条贴合导引槽。
更优选地,上述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四周分别具有四条贴合导引槽。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瓶采用的瓶身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呈小圆弧过渡连接,瓶身宽度和厚度之比对于1.8,如此,在输液时便于瓶身收缩,可防止瓶外大气污染瓶中的药液。与软袋包装的生产工艺相比,生产塑料瓶的成本明显较低。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塑料瓶输液产品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产品的K向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软袋输液产品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产品的软袋的俯视图;
图5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是主视图,图6是左视图,图7是俯视图;
图8至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是主视图,图9是左视图,图10是俯视图;
图11至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是主视图,图12是左视图,图13是俯视图;
图14至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4是主视图,图15是左视图,图16是俯视图;
图17至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7是主视图,图18是左视图,图19是俯视图;
图20至图2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0是主视图,图21是左视图,图22是俯视图;
图23至图2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3是主视图,图24是左视图,图25是俯视图;
图26至图2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6是主视图,图27是左视图,图28是俯视图;以及
图29至图3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塑料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9是主视图,图30是左视图,图31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9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