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动轴式轴用密封圈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6486.7 | 申请日: | 2009-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2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利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利阳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32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轴式轴用 密封圈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装置,特别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封油效果和不磨损主机轴表面效果以及弥补了安装偏心和轴跳动缺陷效果的新型浮动轴式轴用密封圈总成。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之前,在已有技术中几类浮动轴式轴用密封圈总成(俗称油封总成)在结构设计上或密封理念上都各有其缺点: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种,金属浮动轴包覆橡胶包覆层搭配以聚四氟乙烯封油唇片和金属骨架以及防尘唇为一体的密封主体组成的组合式密封圈总成,这种结构设计的缺点是:虽然采用了橡胶包覆层浮动轴,防止了封油唇片磨损主机轴表面的可能性、同时也改变了封油的路径,但是由于封油唇片与浮动轴外径是自由宽松配合,加上不能防止油腔里的油流到浮动轴外径上面而相对的没有改变封油的路径,导致封油唇片失效而漏油,如再遇上主机轴跳动超大,漏油就会更严重,因此其只能在一些特定使用环境下使用,有局限性,使用范围小。
第二种,金属浮动轴搭配以橡胶封油唇片、防尘唇、金属骨架为一体的密封主体组成的组合式密封圈总成,这种结构设计的缺点是:虽然采用了金属浮动轴,防止了橡胶封油唇的磨损主机轴表面的可能性,同时也改变了封油的路径,但是其封油唇片设计不是与浮动轴轴径配合而是与浮动轴的内侧端面配合密封,加上轴套的内孔径与主机轴外表面是金属与金属之间的过盈紧配,这样就会造成安装偏心超大,而且油从浮动轴内侧端面渗漏出去的可能性也很大,进而导致密封失效,引起漏油,因此其使用范围非常小、应用面也非常小。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各类组合式轴用密封圈总成,无论其采用了纯金属浮动轴或橡胶包覆层浮动轴其封油路径的改变都有漏洞与缺陷,同时也会产生安装偏心现象,从而造成密封圈总成密封失效而渗漏油,与普通结构密封圈相比除了不磨损主机轴外表面功效以外,其它性能无明显的改观,且使用范围也有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损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优良的动密封效果、静密封效果、不磨损主机轴外表面效果、弥补了安装偏心缺陷效果、轴大幅跳动缺陷效果和广泛使用应用范围的新型浮动轴式轴用密封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动轴式轴用密封圈总成,包含封油唇、防尘唇、密封圈骨架、主机轴,其特征在于:于封油唇、防尘唇、密封圈骨架与主机轴之间增设有浮动轴,该浮动轴与主机轴外表面过盈紧配,定位密封;
所述的浮动轴包覆有内径橡胶包覆层,该内径橡胶包覆层与主机轴外表面过盈紧配,定位密封;
所述的浮动轴为前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该前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前端具有用于滚边定位的倒角部位;该封油唇一部分粘合固定于密封圈骨架的内侧面上,一部分紧贴配合于前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的轴径上;该防尘唇粘合固定于密封圈骨架的外端面上并和前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后端部位相配合;
所述的浮动轴为后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该后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前端具有突出的圆角部位;该封油唇一部分粘合固定于密封圈骨架的内侧面上,一部分紧贴配合于后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的轴径上;该防尘唇粘合固定于密封圈骨架的内侧面上并和后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后端部位相配合;该密封圈骨架与后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配合连接;
所述的密封圈骨架与后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相连接处具有滚边设计,该后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后端与密封圈骨架滚边定位,通过该滚边设计将后端定位开放式浮动轴、封油唇和防尘唇密封于密封圈骨架内侧。
所述的浮动轴为封闭式浮动轴,该封闭式浮动轴前端具有封闭端;该封油唇一部分粘合固定于密封圈骨架的内侧面上,一部分紧贴配合于封闭式浮动轴的轴径上;该防尘唇粘合固定于密封圈骨架的外端面上并和封闭式浮动轴后端部位相配合;该封闭式的浮动轴外径尺寸与密封圈骨架前端内径尺寸公差小于1mm。
所述的密封圈骨架为整体油封座结构。
所述的封油唇和防尘唇整体成形固定于密封圈骨架上,与浮动轴表面紧贴配合。
所述的密封圈骨架与浮动轴之间设置有档油密封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利阳,未经徐利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64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