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水螺类幼苗中间培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1378.0 | 申请日: | 2009-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8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唐保军;归从时;王慧;来琦芳;周凯;么宗利;应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幼苗 中间 培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海水螺类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水螺类幼苗中间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经济螺类如脉红螺、细角螺、管角螺等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近海环境污染,导致资源日趋枯竭,因此有必要开展人工育苗研究。
育苗生产中,幼螺的中间培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幼螺生长发育除需要适宜的饵料外,还需要稳定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盐度、PH值、底质等。传统的室内海水育苗池、室外土塘等设施存在着水质不稳定、对水源的依赖性强、水源易被污染等问题,而且一旦外界水环境有病害发生,极易传染到育苗车间,而导致幼螺大规模死亡。因此,有必要创建一套稳定的室内中间培育装置。
目前采用的贝类中间培育装置主要有4种:(1)管式培育装置,主要通过水流或气流形成上升流循环,如专利申请号200510044369.3公开的“一种用于滩涂贝类稚贝中间培育方法及其装置”;专利申请号200510134969.92公开的“海产贝类苗种中间培育装置”;(2)浮动网箱式,网箱四周及底部采用聚乙烯网片,如专利申请号200610069838.1公开的“埋栖贝类室内采苗和中间培育所用的多层浮动式网箱”;(3)聚乙烯网袋,如专利申请号200710015939.5公开的“埋栖性贝类室内采苗和中间培育方法及所用的立体采苗袋”;(4)平面流培育装置,如专利申请号200520140495.4公开的“一种海产贝类平面流培育装置”。但以上装置多用于滤食性贝类,而且对水源的依赖性大、对底质的考虑也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水螺类幼苗中间培育装置,以实现人工可控的室内养殖模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海水螺类幼苗中间培育装置,由圆形培养桶、板、喷淋装置、砂质培养底质、筛绢网、支架、出水管、水泵和砂滤罐组成,所述的圆形培养桶底部均匀布置有支架;所述的板固定于支架上且板上均匀布置有小孔;所述的筛绢网覆盖于板上,且筛绢网上放置有砂质培养底质;所述的出水管一端固定连接于圆形培养桶底部居中位置,另一端依次连接砂滤罐、水泵和喷淋装置;所述的喷淋装置位于圆形培养桶上方。
所述的圆形培养桶底部中间开孔。
所述的支架为PVC圆管,所述的板为PVC板,所述的筛绢网为40-80目网。
所述的喷淋装置的尾端弯曲插入圆形培养桶底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实行了人工控制养殖条件,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等都可以人工调节,保证了水质的稳定性;由于是封闭式循环养殖,苗种不受外界环境或病害的干扰;一次性加入海水后基本不需要补充,使在实验室内养殖成为可能;规模可自行调整,既可进行试验性的研究,也可进行工厂化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设有圆形培养桶1、支架2与板3、筛绢网4、水泵7、砂滤罐8和喷淋装置9组成。圆形培养桶1由玻璃钢材料制成,尺寸规格为直径100cm,高80cm,桶壁自下而上标以刻度,使用时,圆形培养桶1内海水加至距桶口15cm处。因海水螺类大多生活在砂质海底,为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本实用新型也采用砂质底质,在圆形培养桶1底部固定多根直径为3.2cm、长为5cm的PVC圆管作为支架2,支架2上安装直径为100cm的PVC板3作为支撑材料,PVC板3上钻孔,孔径为3cm,以使海水可渗入桶底;为防止砂流入圆形培养桶1底部,在PVC板3上覆以40目筛绢网4,筛绢网4上铺砂,作为螺幼苗生活底质,砂厚度为8-10cm;因为砂压力作用,在圆形培养桶1底部自然形成一个浅圆锥形,渗流下的海水汇流到桶中心位置,在桶底中间开孔与直径为3.2cm的出水管6相连,由水泵7将圆形培养桶1底部海水抽入砂滤罐8进行过滤净化,经过滤的海水被泵入圆形培养桶1上方的喷淋装置9形成循环;喷淋装置9由PVC管材制成,直径为3.2cm,长100cm,在管上钻1-2排孔做为喷淋孔,孔径为2-3mm,孔间距为5cm,管末端弯曲后插入PVC板3下方,多余的海水流入圆形培养桶1底部,以防因压力过大损坏水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13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