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中电阻投切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1099.4 | 申请日: | 200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8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斌;宗明;钟勇;黄宪东;郭旭峰;朱永元;张亚;罗晓;沈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思南电力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艾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G01R3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电阻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的并联中电阻投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线路的负荷在不断增大,供电半径也随之加大,分支线路也日益增多;城市配电网,由树干外扩散型逐步改造为主干、环网、双环网、联络、开环等运行方式,城市架空线逐渐被供电电缆所取代。
线路结构越来越复杂,一旦发生故障,查找具体故障点就非常困难,少则几小时,多则十几小时,既影响了供电的可靠性,又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很大损失和不便。
在架空线各类故障中,中心点非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是所有故障类型中最难检测和判断的类型;由于运行方式的特殊,在单相接地发生时,相电流不会发生突变,给擅长以单相故障特征检测的故障指示器在故障判断上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安全供电。
因此如何能够准确的选出故障线路是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致力于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并联中电阻投切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定制电流的变化准确地选出故障线路,不会给设备及电网带来不利影响,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联中电阻投切控制系统,包括连接电网上的变压器以及连接于同一母线上的若干条线路,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的变压器相连的真空断路器、消弧线圈以及电压互感器,所述的真空断路器通过一并联中电阻接地,所述消弧线圈通过一阻尼电阻接地,其中:
所述电压互感器测量变压器的中性点电压;
所述真空断路器为控制并联中电阻投切的开关。
上述的并联中电阻投切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并联中电阻采用ZX18-44电阻器串联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投切并联中电阻,根据流经每条线路的零序电流可以准确地选出故障线路,选线结束后,可配合故障报警器实现架空线故障定位,多次投切并联中电阻,并不会给设备及电网带来不利影响,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并联中电阻投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并联中电阻投切控制系统,包括连接电网上的变压器T以及连接于同一母线上的若干条线路1,还包括与变压器T相连的真空断路器K、消弧线圈L以及电压互感器PT,真空断路器K通过一并联中电阻R接地,消弧线圈L通过一阻尼电阻r接地,其中:
电压互感器PT测量变压器T的中性点电压;
真空断路器K为控制并联中电阻R投切的开关。
本实施案例中,10kV母线上有5条线路;消弧线圈L过补偿为5%;变压器T变比为110/10kV;每一线路1上的系统电容C为27.25uf;消弧线圈L电感为0.34H;并联中电阻R的阻值为136欧姆;图中I10、I20、I30、I40、I50为5条线路的零序电流。
并联中电阻R采用ZX18-44电阻器串联而成,该电阻器的工作性能如下表所示。
表1ZX18-44电阻器的工作性能
该电阻器的额定电流为11A;短路3秒时,该电阻器可承载的最大电流为65A;短路5秒时,该电阻器可承载的最大电流为51A;短路10秒时,该电阻器可承载的最大电流为36A;短路15秒时,该电阻器可承载的最大电流为30A。短路20秒时,该电阻器可承载的最大电流为26A;短路30秒时,该电阻器可承载的最大电流为22A。
对10kV系统,并联中电阻R的阻值为150欧姆,当系统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系统中性点的电压较高,约为6000V,此时并联中电阻R产生的最大有功电流为40A;当系统发生高阻接地时,系统地中性点电压较低,约为2000V,此时并联中电阻产生的有功电流仅为13.3A。
本实用新型的并联中电阻的投切过程:系统发生接地故障t1后投切并联中电阻R,并联中电阻R的投入时间为t2,经过t3时间的延时,连续投切6次并联中电阻R,每一次投入的时间为t4,间隔时间为t5。
考虑到接地选线功能的准确性,并联中电阻R的过流散热能力,经过一系列的实际试验分析,每一段的时间做了合理的规定,即:t1为10秒;t2为300mS;t3为10分钟;t4为100mS;t5为1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思南电力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艾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上海思南电力通信有限公司;上海艾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10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衬里橡胶中线蝶阀的密封结构
- 下一篇:恶性负载智能识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