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预热器拖曳形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1027.X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4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坤;张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1/00 | 分类号: | F28F11/00;F16J1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预热器 拖曳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拖曳形密封结构,用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和烟气-烟气换热器的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上以改善空气预热器的密封效果,减小漏风,属于回转式换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锅炉系统用来回收烟气余热,它利用持续通过热气流和冷气流的蓄热体(一般称转子),实现了热量从热气流向冷气流的持续传递。如图1所示,为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原理图,转子1为一种圆筒体结构,一块块辐向布置的径向隔板2将转子隔成若干个仓格3,内部安放蓄热元件。通常热气流(锅炉排出废气,又称烟气)和冷气流(一般为送入锅炉的空气)之间压力不同,为避免两种气流掺混量过大,在两种气流之间设置密封区隔开,所述密封区由安装在空气预热器壳体上的扇形板4(转子上下都有)和轴向密封板5组成,径向隔板2与扇形板4之间装设径向密封6,径向隔板2与轴向密封板5之间装设轴向密封7,已达到减少空气预热器空气向烟气泄漏的量,并定义漏入烟气的空气量占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量的百分比为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
如图2所示,为传统的径向密封结构示意图,所述径向隔板2通过螺栓10以及螺母9固定连接密封片6,密封片6与螺母9之间设有压板8,密封片6与扇形板4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一般为0~3mm,传统的轴向密封与径向密封结构相同,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密封片6通常采用厚度为2~3mm的钢板制造,和密封板4材质硬度相当,由于转子1工作时上下温度不同,最终导致转子1出现蘑菇型曲面变形,变形量随转子1上下温差而变化,但若转子1运行温度偏离设计数值,将使得密封片和密封板出现较大间隙或过量磨损;另一方面,密封片6与扇形板4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这个间隙无疑将产生一定的泄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预热器密封结构,一方面能够减少密封结构预留的间隙,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气预热器拖曳形密封结构,包括通过螺栓以及螺母固定连接在径向隔板一端的密封片,螺母以及密封片之间设有压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形的柔性密封片,柔性密封片的下部设在密封片与径向隔板之间,柔性密封片的上部与扇形板或轴向密封板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形的柔性密封片一共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柔性密封片以及第二柔性密封片,第一柔性密封片以及第二柔性密封片的下部依次设在密封片与径向隔板之间,第一柔性密封片的上部与密封片之间的夹角为20-40°,第二柔性密封片的上部与密封片之间的夹角为30-60°。
所述柔性密封片的弯折部分采用半径为5-10mm的圆角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前道柔性密封片为软质材料,和密封板安装不留间隙,在转子出现变形后,受密封板压缩,会出现弯曲,同时端部和密封板底板摩擦,因其硬度不高,厚度也薄,端部很快磨去,故不会对密封板底板产生较大磨耗。
2、后道柔性密封片折弯角更大,和密封板安装时也不留间隙,在密封板压迫下弯曲容易出现,摩擦力较小,虽然用的材质硬度接近密封板,但厚度薄,一般端部先磨去,不会对密封板造成很大磨损。
3、在柔性密封片和前后的空隙,其涡流效应能减小泄漏气流的流速,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4、在经过实际运行后,柔性密封片能提供真实的转子运行间隙数据,根据此数据来调整密封片和密封板之间间隙,避免密封片和密封板之间出现不合理的过大间隙现象。
5、考虑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子变形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柔性密封片出现较大磨损量,导致泄漏率回升,因此每次检修预热器,可以重新使柔性密封片接触密封板,恢复最小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原理图
图2为传统的径向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径向密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径向密封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径向密封结构由密封片6、压板8、螺母9、螺栓10、第一柔性密封片11以及第二柔性密封片12组成。
密封片6通过螺栓10以及螺母9固定连接在径向隔板2一端,螺母9以及密封片6之间设有压板8,第一柔性密封片11以及第二柔性密封片12的下部依次设在密封片6与径向隔板2之间,第一柔性密封片11的上部与密封片6之间的夹角为20°,第二柔性密封片12的上部与密封片6之间的夹角为30°,第一柔性密封片11以及第二柔性密封片12的上部与扇形板4相接触。所述柔性密封片的弯折部分采用半径为5mm的圆角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10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方法、按此方法工作的系统或者设备
- 下一篇:多流程散热器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