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0638.2 | 申请日: | 2009-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7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林匡飞;张卫;宋小毛;贾楠;徐圣友;刘莉莉;胡顺之;李娜;赵宇侠;孙雪;苗优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朱小晶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物 污染 地下水 修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在我国,据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2~7年的连续监测统计,约有64%和33%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重度和轻度的污染,其中有机物污染问题已经相当地突出。国外的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实践已有较长的历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而国内对地下水有机污染的治理研究大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急需能有效治理地下水污染的工程实用技术和方法。
目前主要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与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主要是指抽出处理法,是地下水修复的代表性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化学氧化法也常用于石油烃污染及氯代烃污染的地下水修复,但是成本较高。生物法包括微生物降解和植物修复,在土壤中接种高效的菌种可以显著提高降解效果;植物修复就是利用植物直接或间接的吸收、同化或降解作用,修复和净化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实践研究表明生物法处理石油烃污染、多环芳烃污染和氯代烃污染能达到较高的去除效率,并且抽出处理仍是目前的主导方法。
活性炭以其比表面积大,对污染物的吸附去除性能强,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和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有着广泛的应用。生物活性炭技术(BAC)是在活性炭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利用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及溶解氧有很强的吸附特性,将其作为载体,为微生物聚集和繁殖提供良好场所,该方法延长了活性炭的吸附饱和时间和活性炭使用寿命,强化了活性炭的吸附处理效果。目前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治理有较好的效果。
人工湿地是在一定的基质(填料)上种植一种或多种植物,对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人工湿地是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染水的高效净化。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具有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对周边影响小、可分散化小型化建设的优点。而目前人工湿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仅在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地下水修复的应用却罕见报导。
由于单独应用人工湿地和生物活性炭处理地下水所能修复的污染物范围较小,不能达到清洁目标,对于高污染浓度的地下水如果使用活性炭处理则成本太高,所以本实用新型针对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情况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和有效组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系统;其能作为工程应用规模的经济、可行的异位修复组合型方法,其中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降解,生物活性炭技术(BAC)等修复方法;主要修复目标污染物为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低浓度有机物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的修复系统,包含人工湿地、沉淀池和生物活性炭反应器;按照人工湿地,沉淀池和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的顺序修建安装修复系统,人工湿地和沉淀池串连合建或者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和生物活性炭反应器用管道连接;
所述的管道为钢管或者PVC管;
所述的人工湿地为折返式人工湿地,包括床体和基质;床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及蓄水池,进水口设有输水管及挡板;基质分三层,上层是土壤层,中,下层则是填料层;
所述的人工湿地床体的床壁和底部采用不渗漏材料制成,床壁采用砖墙,内侧为水泥抹面,底部为混泥土结构;
所述的人工湿地长度为10~50m,宽为5~20m,长宽比10∶1~2∶1;其中折返的廊道至少有三个以上,以保证污水与床体中的土壤,填料及植物根系充分接触,经基质,植物及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染物得到充分降解和吸收,并且每个廊道宽至少在1m以上;
所述的人工湿地的基质单元自下而上依次为卵石层,砂层和土壤层,总厚度为0.5~1m;其中卵石层厚度20~30cm,砂层厚度10~20cm,土壤层厚度20~50cm;
所述的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采用杨树,柳树,风车草,灯心草,香蒲,芦苇,美人蕉中的一种以上进行分区种植,其中杨树,柳树必有一种;
所述的人工湿地上杨树(或柳树)间隔1m,其间穿插香蒲,芦苇,美人蕉等水生或湿生植物;
所述的沉淀池采用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平流式沉淀池;
所述的生物活性炭反应器即可是生物活性炭滤池也可以是简单的箱体或圆柱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0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弃发票销毁专用碎纸机
- 下一篇:一种蔬菜切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