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码头浮桥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10424.5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8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瞿雪刚;望华蓉;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5/24 | 分类号: | E01D1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19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码头 浮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连接船舶与码头的一种码头浮桥,船舶下水后停靠在舾装码头后,施工及相关人员上下船所用的一种工装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大多数的码头施工区域处于大江或大河及入海口,这些地方相对风浪潮涌较大造成船舶停靠码头时出现前后左右漂移现象。
现有技术中连接码头和船体的码头浮桥一般长度为15m,特别是建造过程的船舶下水以后进行舾装建设时,更是需要连接码头和船体的浮桥。由于15m码头浮桥自身桥体结构的因素,会造成15m码头浮桥易滑落于水中,使施工及相关人员上下船相汇时必须同时侧身而过。由于受到潮汐影响使桥体陡坡度最大接近35°,这在安全方面带来较大的隐患。由于桥体重量约为7ton无法采用门式塔吊的5ton小钩吊装,未能快速脱钩造成船舶试航结束停靠码头后,造成船上人员等待上岸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浮桥。本实用新型的浮桥可采用门式塔吊5ton小钩吊装缩短吊装施工时间以及船舶在靠近码头区域作一些试验时可单头吊起方便再次安装,船舶停靠码头缆绳绑带后在可漂移范围内不应滑落于江中,在潮汐影响下体陡坡度最大不得超过30°,施工及相关人员上下船相汇时可并肩通过。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码头浮桥,该浮桥的结构包括有主桥体、小车架、底盘,所述主桥体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连接登船塔转盘,该登船塔转盘固定于码头的登船塔上,所述主桥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连接有小车转盘,该小车转盘固定于所述的小车架上,所述的底盘置于船舶的甲板上,底盘上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凹槽,所述小车架的轮子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的小车架和底盘通过铁链连接成一体。
作为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案,所述的小车架上还设置有一个扶梯,该扶梯的下端靠近底盘但不接触,上端靠近主桥体的端口。
为了便于吊拉运输,在所述的主桥体的两端和中间三个位置各设有一组吊马,其中每组吊马中有两个单独的吊马。
作为一个优化的设计方案,所述主桥体的倾斜度小于等于30°,桥体的长度18m,适用于可距码头14m以内停靠的船舶以及所处水域潮汐落位差16m以内的船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码头浮桥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1.本实用新型码头浮桥的主桥体由于重量不超过5吨可以采用舾装码头上的门式塔吊5ton小钩吊装,达到快速安装的目的。尤其是在新船试航靠码头使试航人员在较短时间内上岸休息。
2.在本实用新型码头浮桥的主桥体上设置了6点吊马,可以满足不同的吊装方式。例如船舶作称重、动车等不驶离码头试验时可以在靠近船舶的吊马进行生钩单头吊起,缩短试验时间。船舶试航前在靠近码头的吊马进行生钩将18m码头浮桥桥体通过转盘式小车架的转动移置船舶上,减小吊装难度。
3.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桥体、小车架、登船塔之间的连接采用转向插销式连接,使主桥体的两端有万向头的作用,起到各自之间作用力的缓冲降低危险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码头浮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底盘 2-铁链 3-小车架 4-第二连接销5-吊马 6-主桥体 7-第一连接销 8-登船塔转盘9-登船塔 10-小车转盘 11-扶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码头浮桥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先请看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码头浮桥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上主要包括有主桥体6、小车架3、底盘1。
上述的主桥体6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7连接登船塔转盘8,该登船塔转盘8固定于码头的登船塔9上。主桥体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4连接有小车转盘10,该小车转盘10固定于所述的小车架3上。
上述的底盘1置于船舶的甲板上,底盘1上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凹槽,上述的小车架3的四个轮子均置于所述凹槽内。小车架3可以在底盘1上自由的前后小范围内移动,但因为四个轮子均在凹槽内,所以不会发生偏移。上述的小车架3和底盘1通过铁链2连接成一体,这样在吊装小车架3时,底盘1与小车架3可以一并吊离或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0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