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频识别读写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0166.0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东;乐建威;王新图;杜铭唐;曾念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F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识别 读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识别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信和自动识别技术相结合的非接触式识别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在医院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病历记录方式主要是插卡式或者刷卡式读写器,它们容易造成卡的损坏和交叉感染,操作繁琐区分正反面以至工作效率低,保密性不强,传输数据时间较长。随着提高临床工作效率的压力越来越大,医疗工作者正在呼吁一种更为可靠的系统,以便在诊断患者时可以帮助他们更容易更直接地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在电子病历信息管理方面的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电子病历方式,实现电子病历卡信息和读卡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并且简单高效易操作,保密性强,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射频识别读写器,包括射频模块、主控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及天线外围电路,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将信号送入主控模块,同时主控模块将数据和信号通过串口通信模块送回上位机,主控模块将信号输出到射频模块,射频模块根据射频模块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给天线外围电路,发出读写信号。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模块将信号送入主控模块,然后主控模块发出操作信号到射频模块,射频模块根据射频模块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给天线外围电路,发出读写信号,同时主控模块再将数据和信号通过串口通信模块送回上位机。
所述射频模块选用RC500芯片,所述主控模块选用AT89S52芯片。所述AT89S52的引脚PD2中断0(INT0)接RC500的中断请求端IRQ管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读写器,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电子病历方式,实现电子病历卡信息和读卡器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提供了一个便捷、可靠、快速的信息储存,既提高了医院的业务效率,又方便了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读写器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读写器中RC500与AT89S52的引脚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读写器中天线与RC500的连接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读写器中防冲突循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系统的结构图,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由读写器和非接触式IC卡两部分组成。读写器同非接触式IC卡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因此二者都具有无线收发模块及天线。
如图2所示读写器结构框图主要包括射频模块3、主控模块2、串口通信模块1及天线外围电路4。射频模块3选用的RC500芯片是与Mifare卡实现无线通信的核心部件,也是读写Mifare卡的关键接口芯片。该芯片采用先进的调制和解调技术,可用于对应答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主控模块2来控制射频模块3的RC500芯片,驱动天线外围电路4对Mifare卡进行读写操作。上位机通过串口通信模块1与读写器的主控模块AT89S52相连,发送读卡、写卡等命令,接收主控模块2的数据与操作信号。
如图3所示RC500芯片引脚1(OSCIN),32(OSCOUT)为晶振输入输出端,外接13.56MHz的时钟电路作为同步系统的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时间基准,同时也作为信号的载波频率。引脚2(IRQ)为中断请求端,通过在寄存器中设置IRQ位指示一定的事件并使IRQ脚有效,其端口和单片机的中断0相连接。引脚5(TX1),7(TX2)为发送器,发送由包络信号调制的13.56MHz的载波;引脚29(RX)为接收器输入,卡应答输入脚。引脚9(NCS)为片选禁止信号,接单片机的I/O口线P2.7。引脚13~20(D0~D7)为8位双向数据总线,在本系统中,此8位数据端口与单片机数据端口P0口直接连接并进行数据传送;引脚21(ALE)为地址锁存使能信号,接单片机的地址锁存。
如图4所示本读卡器的创新点是将可调电容Cvar并联到C2上,这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容作出微调,从而对天线设计进行优化,使得读写距离可可扩大到9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0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