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风、防潮、防水结构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10000.9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3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陈文敏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412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防潮 防水 结构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在建筑物上使用的通风、防潮、防水的结构构件。
背景技术
某些建筑物(如独立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控制室)因为特殊的需要,必须建立在沼泽、水面上。由于这些建筑物大多无人值守,建筑物里安装的设备又大多有通风、防潮等要求,因此,在对此类建筑物设计时必须满足这些要求。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大多是在建筑物上方增加一个或数个通风管。但因为只是在建筑物上方增加通风管,无法形成有效的空气对流,通风、散热效果不明显,如果在建筑物下方增加一个直通的通风管,一旦雨季来临或碰到水位提高,水有时会漫过建筑物的底部,通过下面的直通通风管进入建筑物,损坏设备。因此,有必要为此类建筑物设计一种新型的结构构件,满足通风、防潮、防水等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通风、防潮、防水的结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防潮、防水的结构构件包括:
一个筒管,所述筒管内部放置有一个浮球;
一个密封筒盖,设置在所述筒管上方,与建筑物的底部或下部相连接,密封筒盖的中间设置有一个通孔,且通孔的大小小于浮球,以防止浮球脱出筒管;
一个下盖板,由一个或多个圆钢支架构成,设置在筒管接近下端的位置上,用于阻挡浮球,防止其掉出筒管,同时也能保持通风;
两个橡皮垫,其中第一橡皮垫设置在所述筒管和所述密封筒盖之间,第二橡皮垫设置在所述密封筒盖的通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构件,密封筒盖的通孔的下部设置为台锥形,所述第二橡皮垫设置在通孔的台锥形下部;优选的,所述台锥形下部的锥角为30度;优选的,所述第二橡皮垫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台锥形下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防潮、防水的结构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底部或下部。当没有水漫过建筑物的底部时,浮球位于下盖板上,整个管道是通的,空气可以通过;当水漫过建筑物的底部时,浮球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起,当浮球的外表面与密封筒盖的空孔上的橡皮垫接触时,在水压下实现密封,阻止水进入到建筑物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可以与建筑物上部的通风管形成空气对流,进行有效的通风,在雨季来临或水位提高漫过建筑物底部时,可以及时堵住通风管通,防止水进入到建筑物,保护建筑物内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在无水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构件在进水状态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防潮、防水的结构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防潮、防水的结构构件包括:
一个筒管4,其内部放置有一个浮球5;
一个密封筒盖1,设置在筒管4上方,与建筑物的底部或下部相连接,所述密封筒盖1的中间设置成一个通孔,该通孔的大小小于浮球5,以防止浮球5脱出筒管;且该通孔的下部7设置成台锥形,优选的,所述台锥形下部7的锥角为30度;
一个下盖板,由一个或多个圆钢支架6构成,设置在筒管4接近下端的位置上,用于阻挡浮球5,防止其掉出筒管4,同时也能允许空气流通,以保持通风;
两个橡皮垫,其中第一橡皮垫2设置在密封筒盖1与筒管4之间,实现筒管4和密封筒盖1之间的密封,第二橡皮垫3,设置在密封筒盖1的通孔的台锥形下部7上,优选的是通过粘贴的方式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风、防潮、防水的结构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底部或下部。如图1所示,当没有水漫过建筑物的底部时,浮球5位于下盖板上,整个管道是通的,空气可以通过,与建筑物上部的通风管形成空气对流,进行有效的通风;如图2所示,当在下雨或涨水时,水漫过建筑物的底部进入构件,浮球5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浮起,当浮球5的外表面与密封筒盖1的通孔上的橡皮垫3接触时,在水压下实现密封,阻止水进入到建筑物内,保护建筑物内的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陈文敏,未经上海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陈文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100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