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背光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9121.1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品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5/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白璧华 |
地址: | 2002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使用LED光源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液晶显示器(LCD)设备具有体积小,轻薄,低耗能等优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LCD设备是被动式电子显示设备,他需要一个背光模组来提供亮度,背光模组又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设置与该导光板侧面的光源,导光板将由光源发出的光向前导出。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后表面的光源,由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发射到该液晶显示面板上。
现在比较常用的LCD背光模组的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CCFL),由于CCFL中充满的汞容易与金属结核而形成汞合金,所以使用CCFL的背光模组的使用寿命会减少。进一步地,亮度随温度变化很大,且色域比较小,汞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使用CCFL的背光模组的问题,LED被广泛的用作背光模组的光源。在以LED为光源的背光模组中,其白光的混成与LED的光源之间的间距及混光高度有关,各光源之间不同的间距有不同的混光高度,图1是现有的一种直下式混光型液晶显示器的截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1和液晶显示面板2,背光模组1包括背板11;反射片12,设置在背板11上方;多个安装在背板11上的红、绿、蓝发光二极管(LED)光源13(图中印刷电路板和LED组装在一起,统称LED);由扩散片和透明板组成的混光板14,设置在多个红、绿、蓝发光二极管(LED)光源13上方,混光板14为扩散板,可以对LED光源13射来的光线产生扩散作用,将LED出光角度扩大以及将光线均匀化;最后混光均匀的白光经过混光板14射入液晶显示器面板2。
图2是图1中W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中的三个LED光源分别为红、绿、蓝LED光源,图中的虚线示出了红、绿、蓝LED光源13的光路,A区域为红、绿、蓝LED直接混光区,经过混光板14后,混光区域变成B,混光区域B比区域A明显增大。
LCD采用LED作光源时,光源由红、绿、蓝LED组合组成,需经过一定距离并利用混光板14才能产生均匀的色源,也就是说,由于LED所发出的光线的发散角并不大,因此混光板14到背板11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即混光距离d0,才能使LED光源13所发出的各色光线能充分进行混合,给液晶显示面板2提供均匀的白光,该混光距离d0至少需要约30毫米以上。此外,如果在混光板14上使用其他扩散片等光学膜片,虽然光线通过扩散片等光学膜片后能增大混光区域,但增加的距离有限,且会使亮度下降。
因此,在上述的背光模组中,其厚度会受混光板14与背板11之间的距离的限制而不易减少,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整体厚度无法符合薄型化的趋势。因此,如何缩短混光板与背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液晶显示器的整体厚度,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背光模组,有利于增大LED光源扩散角度,降低背光模组厚度,实现背光模组薄型化。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ED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多个单色LED光源,安装在所述背板上;混光板,使从所述多个单色LED光源射来的光混色扩散;其中,所述混光板为带凹槽的导光板,所述凹槽容纳所述LED光源,所述凹槽表面设置有反射网点。
上述的LED背光模组,所述多个单色LED光源为R、G、B单色LED光源。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背光模组,通过带凹槽的导光板改变LED光源方向,增大LED光源扩散角度,同时增加水平方向的混光距离而减小了垂直方向的混光距离,从而使LED背光模组的厚度减小,实现背光模组薄型化。另外,当本实用新型使用R、G、B单色LED光源时,通过驱动控制,可以得到高色域和高对比度的良好面板画质,同时实现薄型化和高色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直下式混光型液晶显示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W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LED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带凹槽和网点布置的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一LED的光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两个单色LED混光的光路图。
图中:
1背光模组 2液晶显示面板
11背板 12反射片 13LED光源
14混光板 15凹槽 16反射网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9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