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复合板材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9105.2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9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赖作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作良 |
主分类号: | H05B3/28 | 分类号: | H05B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复合 板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居家装潢、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插电发热,以在寒冷的冬季中,为室内带来温热、舒适感受的电热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通常会利用暖炉、暖气取暖,来为居家营造出温暖的感受,但因为暖炉、暖气在运行过程中,往往要需要消耗室内大量的氧气与水分,而容易引发潜在的危险,且因为暖炉所散发出的温度极高,消耗功率亦大,故经常有使用者被不慎烫伤,以及电费大幅提高的现象产生。
有业者研发出电热复合板材,用来铺设地板可使室内温度均匀,避免发生暖炉暖气装置可能发生的高温灼伤和室内空气缺氧的隐患。但是,现有结构电热地板存在下述不足:在水泥基地上直接铺设电热片,电热片上再铺上表面层厚实木片,厚实木片热传导散热效果不好;而且当电热片尺寸与表面层尺寸差异过大时,将会导致热能集中在电热片位置,使温热效果相对不平均;若为了改善温热效果不平均而将电热片尺寸放大,又将相应增加制作成本和大幅增加电能消耗,而仍有使用不经济的缺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热效果均衡、经济适用的电热复合板材。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复合板材,包括基层、电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上侧面置有凹槽,所述基层的上侧面与所述导热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热体置于基层与导热板之间的所述凹槽内。
所述电热体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插头座连接。
所述电热体为电热电缆、或电热线、或电热片。
所述导热板为铝板、或铜板等导热系数高的材质。
所述导热板的上表面可以置有装饰层。
所述基层为实木板、或夹板、木质板、塑木复合板,或为硅酸钙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热体配合导热板的设置,当电流通过电热体时被转换成热能,再经由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板的传导与扩散,获得均衡散发的温热效果,有效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此外,电热体可采用电热电缆、或电热线,不需要大尺寸电热片,制作成本低、经济适用;电热电缆等电热体置于凹槽中,可避免电热电缆受压损坏,使用寿命长;所述导热板表面可以置有装饰层,因此,不仅可用于铺设地板,而且可用作墙面装饰板材,随着装潢与设计风格的改变,为居家营造出不同质感的变化与特殊的韵味。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导热板上表面设置装饰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2-电热体;3-凹槽;4-导热板;5-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和图2可见,一种电热复合板材,包括基层1和电热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上侧面置有凹槽3,所述基层1的上侧面与导热板4的下侧面用粘接剂粘接固定,所述电热体2置于所述基层1与所述导热板4之间的所述凹槽3内,用环氧树脂胶粘接固定,使电热体2受到良好的保护,避免受到外力重压而损伤。
所述电热体2通过电源线5与外接电源插头座连接。
所述电热体2为电热电缆、或电热线、或电热片。
所述导热板4为导热系数高的铝板、或铜板等。
图3所示可见,所述导热板4上表面可以置有装饰层6,用粘合胶粘接固定,以便不仅可用于铺设地板,而且可用作墙面装饰板材。
所述基层1为实木板、或夹板、或木质板、或塑木复合板;也可以为硅酸钙板。
使用时,所述电热体2通过电源线5与外接电源插头座连接,电热体2产生的电热直接传导到导热性好的导热板4,即使电热体2的尺寸小,导热板4面积大,也能因导热板4导热性好而获得平均散热的效果,故有降低制作成本和日常耗电量低之功效,使用起来相对较为经济。
以上所述,图2和图3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二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作良,未经赖作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9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