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智能充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9095.2 | 申请日: | 201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2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根;陈波;陈佩忠;吴锦华;倪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施能电器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16 上海市南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智能 充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机,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酸性、碱性蓄电池进行充电,可针对不同的蓄电池进行与之适应充电模式选择的多功能智能充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蓄电池充电方法主要有恒流恒压小恒流充电模式、恒流恒压充电模式、恒流恒压浮充充电模式以及初充电模式。
恒流恒压小恒流充电模式适用于铅酸蓄电池,参见图6,整个充电过程分为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小恒流阶段进行,充电初期蓄电池的接受能力较强,用较大的电流恒流充电,充电后期蓄电池接受能力减弱,故自动转为恒压方式充电,充电电流随着蓄电池储电量的加深而自动逐渐减小,末期电流减小至额定电流的1/4时,自动转为小恒流方式充电,直至充足自动关机。
恒流恒压充电模式适用于碱性及免维护电池的充电,参见图7,采用恒流恒压控制方式进行工作,整个充电过程分恒流、恒压二个阶段进行。初期蓄电池接受能力较强,用较大的恒定电流充电,后期蓄电池接受能力减弱,自动转换为恒压方式充电,充电电压保持不变,充电电流随着蓄电池充电量的加深而自动逐渐减小,直至充足自动关机。
恒流恒压浮充充电模式适用于各种不间断电源中长期浮充的蓄电池的充电,参见图8,整个充电过程分为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浮充阶段进行,重新上电后,先经过恒流阶段、恒压阶段的充电全过程,然后自动转入长期浮充状态。
初充电模式适用于对新的蓄电池的初充电。参见图9,充电过程采用两个恒流阶段,初期蓄电池接受能力较强,用较大的电流进行第一阶段恒流充电;后期蓄电池接受能力减弱,电流值自动减半,进行第二阶段恒流充电。直至整个充电的时间完成后自动关机。
鉴于上述四种充电方法,针对不同的蓄电池需要使用不同的充电模式,而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种充电机,基本只具有一到二种充电模式,如具有恒流恒压小恒流充电模式的充电机只适用于铅酸蓄电池,而不适用于碱性及免维护蓄电池,而具有恒流恒压充电模式的充电机只适用于碱性及免维护蓄电池,而不适用于铅酸蓄电池,因此需要购买不同充电模式的充电机,造成采购成本增加,设备管理困难,有时候误用不同充电模式的充电机还会造成蓄电池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碱性及免维护电池的充电、各种不间断电源中长期浮充的蓄电池的充电以及新的蓄电池的初充电的多功能智能充电机,以弥补现有各类智能充电机的不足,减少用户的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智能充电机,包括:
充电机壳体,
安装在充电机壳体内部的充电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充电单元包括整流变压器、电压转换电路以及可控硅整流充电电路和热继电器;
安装在所述充电机壳体面板上的LCD液晶显示屏、工作指示灯、输入键盘,安装在所述充电机壳体背板上的电源端子和充电线接线端子;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的输入键盘信号连接,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接LCD液晶显示屏、工作指示灯,控制单元的充电控制端接充电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的控制单元的中央处理器CPU为嵌入有恒流恒压小恒流充电模式控制程序、恒流恒压充电模式控制程序、恒流恒压浮充充电模式控制程序以及初充电模式控制程序的中央处理器CPU,所述的控制程序通过输入键盘进行调用,以适应不同蓄电池的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单元中的可控硅整流充电电路采用移相触发方式进行触发。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寄存器、AD转换模块、键盘输入电路、电源电路、电流取样电路、电压取样电路、同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其中电流取样电路、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入端接于充电电路中,电流取样电路、电压取样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于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接于中央处理器CPU的信号输入口,键盘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入键盘信号连接,键盘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CPU的信号输入口连接,电源电路提供24V、VCC和6.3V,同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电源电路,同步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接中央处理器CPU,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接中央处理器CPU的脉冲信号输出口,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接充电电路中的可控硅触发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中央处理器CPU与热继电器之间串联一热继电器开关信号检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施能电器设备厂,未经上海施能电器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9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