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定位系统的轻钢龙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7633.4 | 申请日: | 2009-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2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许达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达章 |
主分类号: | E04C3/00 | 分类号: | E04C3/00;E04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闵行区虹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系统 龙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钢龙骨,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带定位系统的轻钢龙骨。
背景技术
建筑用轻钢龙骨国家标准GBT11981-2008对轻钢龙骨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轻钢龙骨在可操作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实际的施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的缺点,提供一种方便施工的带定位系统的轻钢龙骨。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带定位系统的轻钢龙骨包括墙体龙骨和吊顶龙骨,所述墙体龙骨包含U型横龙骨和C型竖龙骨,在U型横龙骨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延龙骨延伸方向,自一端起每隔30CM设立一个定位标识,另一侧面自相同端起每距40CM设立一个定位标识,所述两侧面的定位标识各自处于同一直线上,两个侧面的定位标识的起始点距龙骨顶边的距离为C型竖龙骨侧面宽度的一半,在C型竖龙骨的两侧面中间设置有横向中心对准线;所述吊顶龙骨包含U型承载龙骨和C型覆面龙骨,在U型承载龙骨和C型覆面龙骨的一侧面中间位置位置,自一端起,每隔30CM设有一定位标识,另一侧面自相同端起每隔40CM设有一定位标识,所述定位标识的起始点距龙骨定边的距离为C型覆面龙骨底面宽度的一半。
所述定位标识的标记方式可采用喷涂或模具冲压方式,标记记号可以是“+”、“×”、“*”、“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实际施工中,搭建墙体龙骨组或吊顶龙骨组时,一般都采用30CM、40CM的间距进行搭建,施工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龙骨上的定位标识进行套接和安装,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测量定位工作。
2、对于墙体龙骨,采用模具压印方式标记的定位标识,在实际安装时更具优势,在固定石膏板时,实际的安装螺钉打孔点就是在定位标识上,可有效防止自攻螺钉打滑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U型横龙骨的一侧面外形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U型横龙骨的另一侧面外形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C型竖龙骨的一侧面外形结构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C型竖龙骨的另一侧面外形结构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C型覆面龙骨的一侧面外形结构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C型覆面龙骨的另一侧面外形结构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U型承载龙骨的一侧面外形结构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U型承载龙骨的另一侧面外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龙骨,墙体龙骨包含U型横龙骨1和C型竖龙骨2。在U型横龙骨1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延龙骨延伸方向,自一端起,通过模具冲压,每隔30CM形成一个凹型“+”号定位标识,如图1所示定位标识3、4、5、6;自相同端起;另一侧面,通过模具冲压,每距40CM形成一个凹型“+”号定位标识,如图2所示定位标识7、8、9。所述两侧面的定位标识3、4、5、6,定位标识7、8、9各自处于同一直线上,两个侧面的定位标识的起始点即定位标识3、定位标识7距U型横龙骨1顶边的距离为C型竖龙骨2侧面宽度的一半。如图3、4所示,在C型竖龙骨2的两侧面中间位置延龙骨延伸方向,通过模具冲压,形成中心对准线10、11。
图5、图6、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吊顶龙骨,所述吊顶龙骨包含C型覆面龙骨12和U型承载龙骨13。在C型覆面龙骨12和U型承载龙骨13的一侧面中间位置延龙骨延伸方向,自一端起,通过模具冲压,每隔30CM形成一个凹型“+”号定位标识,如图5、7所示定位标识14、15、16、17,定位标识21、22、23、24;自相同端起,另一侧面中间位置每距40CM设立一个凹型“+”号定位标识,如图6、8所示定位标识18、19、20,定位标识25、26、27。所述两侧面的定位标识18、19、20,定位标识25、26、27各自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号定位标识的起始点即定位标识14、18、21、25距龙骨顶边的距离为C型覆面龙骨12底面宽度的一半。
所述定位标识的标记方式可采用喷涂或模具冲压方式,标记记号还可以是“×”、“*”、“ο”等便于识别的符号。
所述定位标识的间距亦可更具建筑物实际的需要,设定其他长度的间距,而此类技术方案的修改应囊括于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达章,未经许达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6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及其极板结构
- 下一篇:利用水泥厂回转窑辐射热的污泥干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