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上颌窦钳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07301.6 | 申请日: | 200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4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蓉蓉;姬长友;陈继川;霍文谦;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A61B1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上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上颌窦钳。
背景技术
鼻内镜手术常常需要开放上颌窦并清除上颌窦内囊肿等病变组织,但由于上颌窦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窦口高于窦底,窦底位置深,通常使用的90°鼻窦钳,由于角度限制,往往无法达到上颌窦内的任意位置,术者操作费时费力。有时为达到彻底清除病变的目的,不得不加做唇龈沟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骨质,即采用老式的柯卢氏手术方式清除病变,不仅增加手术创伤和患者痛苦,也使鼻内镜手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根据手术需要任意调整钳口角度的上颌窦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上颌窦钳,能根据需要调整钳口的朝向,便于手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上颌窦钳一种新型上颌窦钳,包括钳口、钳体和手柄,所述钳口包括钳叶I和钳叶II,所述钳叶I与钳叶II相互铰接形成杠杆结构,所述手柄包括固定柄和活动柄,所述固定柄与钳体固定设置,所述活动柄与固定柄相互铰接形成杠杆结构,还包括钳叶闭合驱动组件和自限位钳口驱动组件;
所述钳叶闭合驱动组件包括牵引索和压缩弹簧,所述牵引索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柄阻力点和钳叶I的动力点相连,所述压缩弹簧对钳叶I施加与牵引索拉力方向相反的压预紧力;
还包括自限位钳口驱动组件,所述自限位钳口驱动组件包括转轴和驱动轴,所述转轴和驱动轴分别与钳体在圆周方向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与钳叶II固定设置并垂直于钳叶I的转动平面,所述驱动轴插入钳体内并与转轴传动配合,所述钳体外壁设置端面键槽,所述驱动轴外圆与端面键槽对应设置有花键,花键与键槽之间沿轴向滑动配合。
进一步,还包括链传动机构,所述转轴与链传动机构的从动链轮同轴固定设置,所述驱动轴与链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同轴设置,驱动轴与主动链轮沿圆周方向固定配合、沿轴向往复滑动配合;
进一步,还包括驱动轴回位组件,所述驱动轴回位组件包括顶簧,所述顶簧位于钳体内并沿圆周方向与钳体转动配合、与驱动轴固定配合,顶簧对驱动轴施加沿轴向的拉预紧力;
进一步,还包括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安装座与钳体固定设置,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钳叶I的动力点及弹簧安装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牵引索、压缩弹簧和弹簧安装座均位于钳体内,所述定滑轮的转轴垂直于活动柄的转动平面,所述牵引索绕过定滑轮形成直角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上颌窦钳,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钳口角度,用于清除上颌窦内病变组织的鼻内镜手术,特别是上颌窦内病变位置特殊、使用常规手术器械无法将其彻底清除的手术时可实现操作的简便省时,简化手术步骤,有效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增加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疗效,同时防止由于操作不便、反复刺激术区导致的出血和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段C沿A向的视图;
图4为图3中D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图1中段C沿A向的视图;图4为图3中D部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如图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07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