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接线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9540.1 | 申请日: | 2009-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496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烁皓;柳柏桦;王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35/00;H01R13/7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接线板一般为板状结构,所有的插孔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有些体积较大的插头(如有些充电器的插头或者路由器插头)插入接线板上的插孔时,往往会挡住接线板上的其他插孔,使接线板可使用的插孔数量减少,影响接线板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满足使用的需要,一般的接线板均有一根较长的电源输入线,该电源输入线的长度固定,在同时使用多个插线板的场合,很容易出现多条电源输入线绕在一起的情况,且在需要将接线板收纳起来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绕线的情况,致使下一次使用接线板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整理这些线,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接线板。
为此,本实用新型使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接线板,包括接线板主体和电源输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板主体包括底座和连接于底座上的菱柱形插线板,在插线板的每一菱柱面上及顶面均设有一插孔。
所述底座与插线板之间可相对转动。
所述接线板主体呈六菱柱形。
所述底座内具有可收纳电源输入线的空腔,底座侧壁上具有一与电源输入线插头相适应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板改变了传统接线板的直板状结构,而采用菱柱形的结构,多个插孔分布于各菱柱面上,避免了较大插头对插孔的遮挡,提高了接线板的利用效率;底座与插线板之间可相对转动,方便接线板不同方向上使用;同时,底座可收纳电源输入线,用户可根据需要拉出需要的电源输入线长度,在不使用时,则可将电源输入线完全收纳起来,可避免使用多个接线板场合下电源输入线之间的缠绕,且方便接线板的外出携带及收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先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接线板主体1和电源输入线2,所述接线板主体1包括底座3和连接于底座上的六菱柱形插线板4,在插线板的每一菱柱面及顶面上均设有一插孔。底座3与插线板4之间可相对转动。底座3内具有可收纳电源输入线的空腔,底座3的侧壁上具有一与电源输入线插头相适应的开口。
使用时,将电源输入线2拉出到需要的长度,接上电源即可对各类电器供电;各类电器的插头插入接线板的插孔内,因各插孔位于不同的平面内,避开了插头对接线板插孔的遮挡,提高了接线板的利用率;在非使用状态下,同方向转动插线板4,电源输入线2即收纳到底座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95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