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膜法进行废水回用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92911.3 | 申请日: | 2009-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3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县佳滤膜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3220 浙江省德清县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膜法 进行 废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造纸、电镀、冶金、矿山和市政等废水的处理回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很多行业都尝试对废水进行达标处理后再进行深度处理,对宝贵的水资源进行回收。但是大部分采用砂滤+活性碳过滤+反渗透的处理工艺,由于砂滤的过滤精度一般为数十~数百微米,废水中的大量细小悬浮物不能得到截留,而活性碳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吸附饱和从而使过滤出水的水质较差,失去对后续反渗透膜元件的保护作用,影响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而且砂滤、活性炭过滤在压差达到一定值时,需要进行反冲洗来把截留在滤层上的悬浮物等物质冲走,目前绝大部分砂、碳滤器的运行、反洗都通过人工操作,不但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有可能会因为工人的熟练程度不够而引起误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广泛采用的砂滤+活性碳过滤+反渗透工艺应用中工人手动操作较多,劳动强度较大及砂滤器板结、活性碳饱和失效对反渗透膜元件的负面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膜法进行废水回用的装置,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并大大延长反渗透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膜法进行废水回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超滤膜过滤器,超滤膜过滤器由内部腔体和外部腔体构成,内部腔体和外部腔体通过中空纤维超滤膜隔开,所述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膜孔孔径为0.2~0.001μm;内部腔体的一端通过阀门连接原水进水管,内部腔体的另外一端通过阀门连接设有浓缩水出水管,并在外部腔体上设有净水出口,净水出口通过阀门连接净水出水管和反冲水进水管。
作为优选,上述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的膜孔孔径为0.1~0.001μm。
作为优选,该装置包括多套并联的超滤膜过滤器,多套并联的超滤膜过滤器共用原水进水管、浓缩水出水管、净水出水管和反冲水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超滤+反渗透的全膜法集成工艺,超滤膜元件采用单位膜面积较大的中空纤维膜,超滤在常温和低压下进行分离,它具有能耗低、过滤精度高、产水量大、抗污能力强等优点,可有效滤除水中的细菌、胶体、悬浮物、铁锈、大分子有机物等物质,运行方式采用错流过滤方式,浓水进行回流,并辅以频繁反冲洗技术,以保证膜系统稳定的产水量,保护反渗透膜元件。在超滤系统运行时可以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来控制超滤设备上的电动控制阀门及水泵的启、停,从而通过与后续反渗透设备的连锁,实现整个废水回收工艺的全自动控制,减少工人的手动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超滤膜过滤器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全膜法进行废水回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两套并联的超滤膜过滤器2。如图2所示,超滤膜过滤器2由内部腔体和外部腔体构成,内部腔体和外部腔体通过中空纤维超滤膜6隔开,所述的中空纤维超滤膜6的膜孔孔径小于0.01μm。两套超滤膜过滤器2内部腔体的一端分别通过阀门连接原水进水管1,并在原水进水管1上设有压力表,原水进水管1上还并联设有下排放管7;内部腔体的另外一端分别通过阀门连接设有浓缩水出水管3,并在浓缩水出水管3上设有压力表,浓缩水出水管3上还并联设有上排放管8。外部腔体的两端分别上设有净水出口,净水出口通过阀门连接净水出水管4和反冲水进水管4,并在净水出口和净水出水管4、反冲水进水管4之间设有压力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县佳滤膜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德清县佳滤膜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29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绣花机用高速针杆驱动器
- 下一篇:一种橡胶多铅芯隔震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