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循环冷却式潜水排污泵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90999.5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智锋;楼其锋;魏汤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丰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D29/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冷却 潜水 排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水排污泵,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内循环冷却的潜水排污泵。
背景技术
传统的潜水排污泵电机的冷却方式采用直冷式,即电机外壳采用散热片结构,这种结构主要用于中小功率的水泵,而较大功率的潜水排污泵采用夹套式冷却方式,冷却介质主要使用污水,也有采用机械水,但是污水循环夹套式冷却方式经常出现污水介质在冷却通道中堵塞、结渣等现象,易造成电机冷却不充分,电机超温,电机烧毁等严重后果,机械水夹套式冷却方式虽说不存在污水介质堵塞、结渣现象,但亦存在机械水发热膨胀现象,这样会造成机械密封失效,电机漏水损坏,同时存在冷却不充分、电机发热,甚至损坏等问题。特别对于水泵干式安装,情况尤为严重,根本不能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冷却效果好、运行可靠的内循环冷却式潜水排污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泵体内的定子、定子中间的转子,所述泵体外周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由设于转子上的冷却叶轮、冷却叶轮下方的热交换槽、进水管及回水管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热交换槽由槽体、槽体上呈辐射状均匀分布的散热片组成,所述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冷却液通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积极效果:
1、冷却效果好。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热交换槽的冷却装置,采用内循环形式,有效提高了冷却效果。
2、运行可靠。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封闭式内循环冷却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冷却介质堵塞冷却通道、结渣等现象,因而提高了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热交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泵体1内的定子2、定子2中间的转子3,泵体1外周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由设于转子3上的冷却叶轮4、冷却叶轮4下方的热交换槽5、进水管6及回水管7组成,其中热交换槽5由槽体8、槽体8上呈辐射状均匀分布的散热片9组成,相邻散热片9之间形成冷却液通道10。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冷却叶轮4与转子3同步运转,于是将冷却液从进水管6输送到定子2四周,然后通过回水管7再流到冷却叶轮4进口,实现冷却液循环流动,从而使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液带入热交换槽5,并通过主叶轮20散发到输送的污水介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丰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丰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90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存数据库数据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引水抽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