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裸铜线清洗水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8034.2 | 申请日: | 2009-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9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根;彭春斌;钱立海;吴晓山;李华;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精工里亚特种线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33 | 分类号: | B01D29/33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线 清洗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裸铜线清洗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高速漆包机在生产时,裸铜线经在线拉丝后,需经过水清洗工序,以清除裸铜线表面铜粉才能进入下道工序,由于清洗水是循环使用的,随着时间的延长,清洗水中会有大量的铜粉析出,如果不及时清除,清洗水中的铜粉会吸附在裸铜线表面,影响到漆包线涂漆工序的正常进行,导致漆包线产生漆瘤、麻皮表面不良,甚至影响到漆包线的漆膜附着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目前普通采用的过滤方式是采用滤纸作过滤介质过滤清洗水,由于滤纸孔径较大,以及清洗水流速小,导致过滤效果不好,过滤后的清洗水中仍有铜粉析出,对产品质量造成了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裸铜线清洗水过滤装置,对清洗水中的铜粉过滤效果,可以提高漆包线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它由壳体、过滤芯、上端盖和下端盖组成,过滤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过滤芯设在壳体内,过滤芯中间有滤液腔,壳体及过滤芯的两端由上、下端盖密封,壳体上设有与其内腔相通进出水口,一个端盖上设有与过滤芯中间的滤液腔相通的进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是与壳体内腔及过滤芯的滤液腔相通的进出水口均设在上端盖上。清洗时,只需缷下下端盖,即可取下过滤芯,而上端盖连接在清洗管道上无需卸下,清洗很方便。
为了方便拆卸,本实用新型上、下端盖通过紧固螺栓联接,以便于及时清洗过滤芯及收集富积在壳体内腔中的铜粉。
为了方便过滤芯的定位,上、下端盖内侧设有可嵌入过滤芯内的凸起。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过滤芯,过滤孔的孔径减小,一般在5~10μm范围内,小于铜粉的直径,对铜粉的过滤效果好,可以大大减少清洗水中的铜粉析出,可以减少由于裸铜线表面铜粉生产的不合格品,提高漆包线产品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清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壳体5和过滤芯6为筒体结构,过滤芯由聚丙烯材料制成,其滤孔的孔径在5~10μm范围,上、下端盖2、10内侧开有与壳体5和过滤芯6端面配合的环形凹槽12、11,上、下端盖2、10的中间开有螺孔,通过紧固螺栓1将壳体5和过滤芯6固定在上、下端盖2、10之间。上端盖2上开有两个进出水口3和4,其中,一个进出水口3与过滤芯6外侧的壳体内腔7相通,另一个进出水口4与过滤芯6中间的滤液腔8相通。
为了方便过滤芯6的定位,上、下端盖2、10内侧设有可嵌入过滤芯6内的环形凸起9。
使用时,清洗水由泵从进出水口3输送到壳体内腔7中,通过过滤芯6过滤后进入到过滤芯中间的滤液腔8中,再由进出水口4排出,铜粉沉积在壳体内腔7中。或者由进出水口4输送到过滤芯的滤液腔8中,通过过滤芯6过滤后进入到壳体内腔7中,再由进出水口3排出,铜粉沉积在过滤芯的滤液腔8中。需要清洗时,只需卸下紧固螺栓1,即可卸下下端盖10和壳体5、过滤芯6,而上端盖2连接在清洗管道上无需卸下,清洗很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精工里亚特种线材有限公司,未经铜陵精工里亚特种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8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式臭气生物降解净化装置
- 下一篇:板框式滤油机进出油四通换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