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充电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3029.2 | 申请日: | 2009-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8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桂宏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4M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221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尤其指一种方便手机充电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充电器仅具有充电功能,而充电时的手机被随意的放置在一旁,易出现手机损伤,不便直接放置于桌面等地方浏览视屏的问题。而在现今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和多元的时代,外置手机配备却急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手机充电架,其不仅为手机提供了稳定的充电保护,且可边充电边浏览页面,携带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手机充电架,其包括一底座,底座上活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手机支架,该底座是一手机充电器。
该手机支架具有供手机抵靠定位的弯曲部。
所述的手机支架枢设于底座上。
对应手机支架的设置位置及手机支架的形状,在底座上凹设有供手机支架卡设于其中的凹槽。
所述的手机支架滑设于底座上设置的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在手机充电时将手机随意放置的作法。在充电器上设置一手机支架,使手机稳靠的置于该支架中充电;手机支架可设置多个,供多个手机放置于该架上。斜靠于手机支架上的充电手机为浏览页面或观看视频提供最佳的角度;手机支架与充电器采用枢接或滑方式,为随身携带提供了便利。当该手机充电架与投影仪音响内存手电筒等部件组合或者融为一体,更能体现多功能和便携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五个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的手机充电架,其包括一底座1,该底座1是一手机充电器。所述的底座1一侧边枢接两个手机支架2,所述的手机支架2具有可供手机抵靠定位的弯曲部,整体手机支架2可为任意形状,如U形、V形或L形等。充电时,将手机3稳当的放在手机支架2上充电。斜靠于手机支架2上的充电手机3可在一个最佳的角度浏览页面或观看视频。本实用新型还于底座1于对应手机支架2的设置位置及形状凹设有一凹槽,手机支架2枢转扣合于U形凹槽内,便于外出携带或收纳。
实施例二:
如图4-6所示的手机充电架,其于底座1上下两侧边均枢设有手机支架4,枢转手机支架4,可将手机3稳靠的夹持于上下手机支架4间。
实施例三:
如图7-10所示的手机充电架,所述的手机支架5滑设于底座1上设置的滑槽6内。充电时,将手机支架5拉出滑槽6,将手机3稳当的放在手机支架5上。外出携带或收纳时,将手机支架5推入滑槽6定位。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手机充电架为适应在不同场合中的使用,也可如图11-13所示,将手机支架7滑设或枢设于底座1侧边。
实施例五:
如图14-16所示的手机充电架,其于底座9一侧边枢接一V形手机支架8,底座9上还枢设一支撑杆10,用于支撑该V形手机支架8。该V形手机支架8由两支架体81、82枢接而成。充电时,将手机稳当的放在该V形手机支架8上充电。斜靠于V形手机支架8上的充电手机3可在一个最佳的角度浏览页面或观看视频。本实用新型还于底座9于对应V形手机支架8的设置位置及形状凹设有一凹槽,V形手机支架8枢转扣合于凹槽内,便于外出携带或收纳。
上述手机充电架可与投影仪音响内存手电筒等部件组合或者融为一体,更能体现多功能和便携式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桂宏,未经陈桂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3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