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分流的冷凝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2718.1 | 申请日: | 200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8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泽生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8F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分流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尤其涉及冷凝器中的分流导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技术的迅速发展,冷凝器的设计制造也在不断的更新。目前,冷凝器设计方法大多数采用后面两种,一种是冷凝区里面设有若干根导气管道,进气总管和各导气管道通过一分流部件相连接,缺点在于,各导气管道的气体分布不均匀,越靠近进气总管出气端的导气管道的气体流速越快,流量越多,越远离进气总管进气端的导气管道气体流速越慢,流量越少甚至有的管道处于空闲状态。另外一种是单管式导气的设计,在冷凝区里面仅设有一根通过弯曲增长的导气管,由于导气管的长度增长,进入导气管的气体,停留在冷凝区的时间就会加长,达到散热效果,但其缺点在于,对于越大量的散热需求,该长管的横截面面积要越大,提高了气体液化的难度,增加了压缩机的负荷,浪费了能源,而且导管来回弯曲增长的其次也将越多,增加了冷凝器制造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结合的均匀分流导气的冷凝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级分流的冷凝器,它包括进气总管和若干根设于冷凝区内的导气分管;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N级分流系统,每级分流系统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流部件和若干根过渡管,相邻两级的分流部件通过过渡管连通,所述导气分管的进气端通过分流部件连通于进气总管的出气端。
它还包括一个出气总管和N级聚合系统,每级聚合系统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聚合部件和若干根过渡管,相邻两级的聚合部件通过过渡管连通,所述导气分管的出气端通过聚合部件连通于出气总管的进气端。
它还具有相同或各异的以下一个特征:
●所述分流部件为一“D”形管,直管段设有与过渡管相应的通孔,在弧形管段的中间设有一与进气总管出气端相匹配的连接口;
●所述进气总管的出气端伸入并凸出在分流部件内,在分流部件内凸出的部分进气总管管体的表面设有多个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新型设有多级分流部件,能对气体进行多次分流,使得气体尽量均匀快速的充盈满冷凝区内的各导气分管。
●新型的导气分管的口径较小,在达到气体充盈的状态,只要给予略高于制冷剂饱和的压力,制冷剂就会快速液化,减小了压缩机的负担,节省了能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传统冷凝器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传统冷凝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多级分流的冷凝器,它包括进气总管1和若干根设于冷凝区7内的导气分管4;其特征在于:它还设有2级分流系统,每级分流系统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分流部件2和若干根过渡管3,相邻两级的分流部件通过过渡管3连通,所述导气分管4的进气端通过分流部件连通于进气总管1的出气端。
它还包括一个出气总管6和2级聚合系统,每级聚合系统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聚合部件5和若干根过渡管3′,相邻两级的聚合部件5通过过渡管3′连通,所述导气分管4的出气端通过聚合部件5连通于出气总管6的进气端。工作原理:
气体从进气总管1进入分流部件2,经过分流部件2分流的气体通过过渡管进入分流部件2′,再经过分流部件2′的分流后,进入冷凝区7内的导气分管4中,经过热交换后,气体从导气分管4的出气端进入聚合部件5′里面,经过聚合部件5′和聚合部件5的双重聚合后,气体从出气总管6出去。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它设有2级分流系统,进气总管1连通于“D”形分流部件2,分流部件2通过过渡管3连通于分流部件2′,分流部件2′的出气端连通于位于冷凝区7内的导气分管4,导气分管4的出气端连通于“D”形聚合部件5′,聚合部件5′通过过渡管3′连通于聚合部件5,聚合部件5的另一端连通于出气总管6的进气端。
工作原理:
气体从进气总管1进入,先后经过“D”形分流部件2和分流部件2′的分流,进入冷凝区内4的导气分管3里面,热交换后,气体从导气分管流出先后经过“D”形聚合部件5′和聚合部件5的聚合,从出气总管6流出。
本实施例中,分流部件和聚合部件的形状不一定为“D”形,分流部件和聚合部件由一根管道头尾相啮合构成,且管道形状能使进入的气体沿不同方向流动的都在本描述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泽生,未经周泽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2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