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60mm2连铸坯线材粗轧机组3~4号轧机间矫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1320.6 | 申请日: | 200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9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00 | 分类号: | B21B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60 mm sup 连铸坯 线材 轧机 矫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轧机辅助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高线轧机粗轧机组为7个机架,全为二辊水平式轧机,坯料为150mm2连铸坯布,孔型系统为第七架轧机出口轧件的断面尺寸为φ55mm。为提高生产效率,我公司改用160mm2连铸坯生产,为此,需在粗轧机组增加一架轧机方能满足工艺要求。增加一架轧机后,粗轧机组为8架水平轧机,第8架轧机的孔型必须是圆形,为此,在孔型设计上必须满足这要求。
由于钢坯轧制延展系数要求,因此轧制工艺不能照搬原机组各台轧机轧辊孔型系统,8台轧机以1~8#命名,其顺序孔型设计依次为:
轧辊孔型为矩形时,水平方向边长值比竖直边长值大称为平箱,相比值小称为立箱。轧件出第二架轧机后需扭转90°进入第三架轧机进行轧制,由于轧件第三轧机后存在“余扭”问题,会导致轧件不能正确进入第四架轧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160mm2连铸坯线材粗轧机组3~4#轧机间矫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单台矫正装置由机架、两个夹持导轮、两个调节装置组成,每个夹持导轮通过中央孔上下台阶孔两轴承套合在导轮轴上,夹持导轮外圆呈中凹形弧形台柱;导轮轴上端部套合固定在调节装置涡轮偏心孔中,涡轮中央孔固定的涡轮轴上部通过套合轴承后固定在机架上,动配合限位固定在机架上的涡杆与涡轮相啮合,导轮轴下端部固定在调节装置偏心轮的偏心孔中,偏心轮中央孔固定的偏心轴通过套合轴承后固定在机架上;偏心轴与涡轮轴同轴心线,一个夹持导轮与一个调节装置组成一付导轮付,两付导轮付对称设置在机架上组成一台矫正装置;一台矫正装置贴近固定安装在3#轧机线材出口处,导轮付空间对应于线材出口断面空间,一台矫正装置贴近固定安装在4#轧机线材出口处,导轮付空间对应于线材出口断面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解决了线材从3#轧机进入4#轧机时的余扭问题,保证线材轧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台矫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台矫正装置与3#机、4#机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单台矫正装置由机架(2)、两个夹持导轮(5)、两个调节装置组成,每个夹持导轮(5)通过中央孔上下台阶孔两轴承套合在导轮轴(6)上,夹持导轮(5)外圆呈中凹形弧形台柱;导轮轴(6)上端部套合固定在调节装置涡轮(1)偏心孔中,涡轮(1)中央孔固定的涡轮轴(3)上部通过套合轴承后固定在机架(2)上,动配合限位固定在机架(2)上的涡杆(4)与涡轮(1)相啮合,导轮轴(6)下端部固定在调节装置偏心轮(7)的偏心孔中,偏心轮(7)中央孔固定的偏心轴通过套合轴承后固定在机架(2)上;偏心轴与涡轮轴(3)同轴心线,一个夹持导轮(5)与一个调节装置组成一付导轮付,两付导轮付对称设置在机架(2)上组成一台矫正装置;一台矫正装置贴近固定安装在3#轧机(9)线材出口处,导轮付空间对应于线材出口断面空间,一台矫正装置贴近固定安装在4#轧机(8)线材出口处,导轮付空间对应于线材出口断面空间。
通过调节涡杆(4)使涡轮(1)及偏心轮(7)转动,使单台机两个夹持导轮(5)间距变化适应矫正余扭需求,可以实施对称调节,也可以实现非对称调节。
3#轧机(9)出口增设了“矫正”装置后,使轧件“扭转问题”得到较好的矫正。为了使轧件能够正确、准确地进入4#轧机(8)(也是箱型孔型)轧制,在4#轧机(8)的入口再设一个“矫正”装置,以使轧件在进入4#轧机(8)轧制前得以进一步的“矫正”,确保轧件准确导入,减少轧件因导入不正而无法进4#轧机(8)从而导致堆钢事故的发生。
从轧机机组系统工艺上看,粗轧机4#轧机(8)的孔型设计为箱型孔型,以此过度到“椭圆→圆”孔型系统,解决原来是第七架为圆孔现变为第八架为圆孔的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1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间接式冷却套及冷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接轴平衡装置
- <100>N<SUP>-</SUP>/N<SUP>+</SUP>/P<SUP>+</SUP>网状埋层扩散抛光片
- 零50电力L<SUP>2</SUP>C<SUP>2</SUP>专用接口<SUP></SUP>
- 高保真打印输出L<SUP>*</SUP>a<SUP>*</SUP>b<SUP>*</SUP>图像的方法
- 在硅晶片上制备n<sup>+</sup>pp<sup>+</sup>型或p<sup>+</sup>nn<sup>+</sup>型结构的方法
- <sup>79</sup>Se、<sup>93</sup>Zr、<sup>107</sup>Pd联合提取装置
- <sup>79</sup>Se、<sup>93</sup>Zr、<sup>107</sup>Pd联合提取装置
- <sup>182</sup>Hf/<sup>180</sup>Hf的测定方法
- 五环[5.4.0.0<sup>2</sup>,<sup>6</sup>.0<sup>3</sup>,<sup>10</sup>.0<sup>5</sup>,<sup>9</sup>]十一烷二聚体的合成方法
- 含烟包装袋中Li<sup>+</sup>、Na<sup>+</sup>、NH<sub>4</sub><sup>+</sup>、K<sup>+</sup>、Mg<sup>2+</sup>、Ca<sup>2+</sup>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
- <base:Su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