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零件厚度的通止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80001.3 | 申请日: | 200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0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孙洁晓;王传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春兴铸造(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3/38 | 分类号: | G01B3/38;G01B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零件 厚度 通止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件检测工具,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零件厚度的通止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厚度检测工具是卡尺和千分尺。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检测大批量产品时,采用卡尺或千分尺逐个检测零件厚度,步骤繁杂,工作效率低。一般来说,产品尺寸都有一个度量范围。在此范围内,产品就是合格的。因此,人们也常常使用独立的通规和止规来检测零件的厚度。该通规或止规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和连接面;上、下端面相互平行,并且位于连接面同侧,其间距根据零件厚度尺寸范围而定;连接面连接上、下端面;通规或止规整体呈卡槽式。通规中上、下端面的距离是零件厚度偏差允许的上限值,止规中上、下端面的距离是零件厚度偏差允许的下限值。零件若可以穿过通规,不能穿过止规,则是合格的;反之,则是不合格的。在批量检测中,使用通规和止规虽然相对于卡尺和千分尺来说,可以省去调整测量工具这一步骤,但是仍然需要将零件分别用通规和止规进行检测,工作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零件厚度的通止规,以提高在规模生产中检测零件厚度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检测零件厚度的通止规,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和连接面,所述的连接面连接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的上端面和下端面相互平行,并且位于连接面同侧,所述的上端面中有一凸台,该凸台位于上端面内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止规通过连接面将上端面和下端面连接起来,并在上端面中的设置凸台,上端面到下端面的距离、凸台到下端面的距离分别为被检测零件厚度允许偏差的两个极限值。使用这种通止规,将通规和止规设计成整体式结构,只需操作一次即可方便地检测零件是否合格,从而将原先分别用通规和止规检测的两个步骤简化为一个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零件厚度的通止规的纵向剖面图。
其中,1、连接面,2、下端面,3、上端面,4、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零件厚度的通止规,包括上端面3、下端面2和连接面1,连接面1连接上端面3和下端面2。上端面3和下端面2相互平行,并且位于连接面1同侧。上端面3上有一凸台4。该凸台4位于上端面3内侧。作为优选方案,该凸台4从上端面3中部延伸至连接面1。上端面3底面到下端面2顶面的距离是被检测零件厚度偏差允许的上限值,凸台4底面到下端面2顶面的距离是被检测零件厚度偏差允许的下限值。
采用此通止规检测零件厚度时,如果零件不能完全进入上端面3和下端面2之间的空间,则零件厚度尺寸超过最大极限尺寸,该零件不合格;反之,如果零件可以穿过上端面3和下端面2之间的空间,则零件厚度尺寸在最大极限尺寸之内。进一步,如果在穿过上端面3和下端面2之间的空间后,该零件不能穿过凸台4和下端面2之间的空间,则该零件厚度尺寸大于最小极限尺寸,零件合格;反之,如果可以穿过凸台4和下端面2之间的空间,则该零件厚度尺寸小于最小极限尺寸,零件不合格。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春兴铸造(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未经春兴铸造(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80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