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桥“双箭”结构可靠性接地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20176944.9 | 申请日: | 2009-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4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H01R4/64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桥 双箭 结构 可靠性 接地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系统电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桥“双箭”结构可靠性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台、数字集群、测试和测量等军用和民用电子设备中,功率合成、天线馈线网络、正交功率分配一般情况下采用的都是宽带90度电桥。
宽带90度电桥是微波系统电路重要的基础无源器件,其带状线电桥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当信号从端口1进入信号能量将会被等分从端口2和端口3输出,并且两路输出有90度相位差。90°电桥实际是较为特殊的3dB定向耦合器,由于较强的耦合,在强耦合的退出区(如图1虚框所示)就会产生寄生电容Cf,这种寄生电容参量直接导致传输线奇偶模相速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带宽和性能指标,特别是设计具有高频倍频程带宽的90度带状线电桥,这种影响犹为突出。为了补偿这种寄生电容的不良影响,目前比较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双箭”接地结构。
如图2所示,采用“双箭”接地结构,关键是怎样将“双箭”有效、可靠的连接上“地”,由于带状线结构的特殊性如图3所示,如何将分置在印制板两侧的“双箭”有效的连接到上下两块金属板“地”上,既要保证“双箭”接地效果良好,又要保证接地结构的高可靠性和可实现性,就成为实现“双箭”技术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双箭”接地结构如图4所示。该结构主要通过在上下两块金属板上加工两块金属凸台或销钉,直接穿过两块介质压接在“双箭”上,此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虽然上述结构较为简单,接地效果也可以保证,但是对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带状线电路结构要求两块金属板尽量平整,以保证能够充分均匀压紧。这就要求上述的两块凸台或销钉高度恰到好处,既要保证压接的平整性,又要保证“双箭”能够可靠的接地,这对于机械加工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桥“双箭”结构可靠性接地装置,它针对采用凸台或销钉接地方式的难以加工性和性能不稳定性,需要对这种结构进行改进以降低产品加工难度和提升“双箭”接地结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桥“双箭”结构可靠性接地装置,根据实际加工需要和装配方便,主要由套筒组成,所述的套筒呈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并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为了使套筒可以与穿孔内壁紧密接触,在所述圆柱体套筒的侧壁上还设有开口。
为了将套筒可以固定起来,该装置还包括与套筒相匹配的螺钉,所述的螺钉钉体小于或等于套筒内壁直径。
由于所述的“双箭”结构分别位于电桥印制板的上下两侧,在所述印制板上下还分别设有微波介质衬板,所述微波介质衬板的数量为一层以上,为了方便螺钉穿过印制板及微波介质衬板,在所述的印制板及微波介质衬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穿孔,相对应的位置是指印制板及微波介质衬板上的穿孔具有同一中轴线。
为了安装的方便,安装一个套筒即可将上下“双箭”均接地,在所述的穿孔内壁上设有金属内壳,所述的金属内壳将上下“双箭”结构导通,但不与印制板连接。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微波介质衬板的穿孔大于套筒外壁直径,所述印制板的穿孔大于螺钉钉体内壁直径,小于套筒外壁直径。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巧妙的将上下腔体“地”与使“双箭”接地的套筒分开成彼此独立的两部分,由于“双箭”接地与腔体完全分离,腔体的加工不再受制于接地块,其加工难度自然降低。
(2)印制板及微波介质衬板上的穿孔设置了金属内壁,金属内壁将上下双箭导通,但不与印制板连接,只需使用一个套筒即可将上下双箭均接地。
(3)由于印制板为软体材料,故套筒的高矮可以有小幅度的误差,为机械加工带来较大方便。
(4)将金属套筒设计成不封闭的圆环套筒,大小略大于穿孔直径,使套筒外壁可以与腔体内壁更好的紧密接触,从而使这种结构更好的接地。
(5)不仅可应用于90°线电桥,也可应用于180°电桥,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为90°电桥电路示意图。
图2为双箭接地结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状线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双箭”接地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筒接地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印制板具有穿孔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套筒;2-开口;3-螺钉;4-“双箭”结构;5-印制板;6-微波介质衬板;7-穿孔;8-“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69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