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识别卷标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4766.6 | 申请日: | 200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3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郑泽芳;黄清彦;廖松伟;吴腾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新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微程式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识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尤其是一种无线电子识别卷标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在通讯和生活领域上的应用范畴越来越广泛,除了为人所熟知的Wifi、WiMax移动通讯、蓝芽传输之外,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亦是一项十分受到注目的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最为人所熟知的,应是其应用在商品或货物的追踪和记录上,逐渐有凌驾识别条形码(bar-code)之上,并将其取而代之的趋势。无线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记录识别数据的卷标(Tag)、读取识别数据的读取器(Reader),以及对识别数据进行汇整的中介媒体(Middleware)所组成;卷标中则主要由芯片(内含记忆识别信息的内存)及收发天线所组成。系统运作的原理是由读取器发射无线电波,进入读取范围内的卷标透过天线接收,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电流,供应卷标将内存所记录的识别数据再透过天线传送到读取器。根据卷标运作所需的能量的来源区分,卷标可分为主动式及被动式两类,两者各有所长:主动式卷标具有内建的能源供应来源,因此可主动侦测周遭有无读取器发射的信号,以将数据传送给读取器;而后者则是靠读取器触发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力来运作,因此在读取器的读取范围外,被动式卷标不会自行运作,也因其不具备内建电力,可被读取距离较短,但其体积较主动式卷标小,使用年限也较长。
而不论是主动式或被动式的射频识别卷标,只要配合读取器,就可以产生非接触式的数据传输效果,除了物流管理之外,亦适用于人员的移动管理或安全维护的应用发展。
实用新型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提供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其可便捷地透过挂绳或环带配置在人体或物品上,透过无线通讯技术传输识别卷标所记录的数据,以供追踪人体或物品,配置于人体时更可达到维护人身安全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根据其中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识别卷标结构中包括壳体、无线识别卷标单元及按钮单元。无线识别卷标单元设置在壳体当中,用以传送识别数据;按钮单元设置在壳体,用以在紧急情况下供使用者按压按钮单元,以传送紧急信号。
为了提供更详尽的说明与解释,以下将配合示意图进行解说,以便更为明确而清楚地揭露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及手段。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
图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识别卷标结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a-b 电子识别卷标结构 10,10a-b 壳体
100,100a-b 盖体 102,102a-b 底座
1020 透光区域 1022 容置部
104,104a 勾挂部 1040,1040a 第一勾挂孔
1042,1042a 第二勾挂孔 106 第一穿孔
108 第二穿孔 12,12a 按钮单元
120 第一按钮 122 第二按钮
124 电路单元 126 第一无线传输单元
128 第一电力单元 14,14a 红外线感测模块
140 红外线传感器 142 第二无线传输单元
144 第二电力单元 16,16a 重力感测模块
160 重力传感器 162 第三无线传输单元
164 第三电力单元 18 被动式识别卷标
20 主动式识别卷标 22 供电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新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微程式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新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微程式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监狱管理系统
- 下一篇:高温高绝缘铠装热电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