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携带型马桶垫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4328.X | 申请日: | 2009-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1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世祈 |
主分类号: | A47K13/14 | 分类号: | A47K13/14;A47K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携带型 马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携带型马桶垫。
背景技术
抽水马桶是近代的一大发明,使得人们大小便时轻松愉快。但是,使用公用马桶却有传染皮肤病、病毒感染等隐忧。公知的携带型马桶垫对折再对折(1/4折)后,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虽然已对折,但因对折再对折后,其中一部分会稍微张开,致使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碰触到接触使用者身体皮肤的部分,以致污染接触使用者皮肤的部分,产生了传染皮肤病、病毒感染等隐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携带型马桶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携带型马桶垫,主要包括一可覆盖马桶坐垫的可折式马桶塑料垫,用以隔离使用者皮肤与马桶坐垫,所述可折式马桶塑料垫1/4折得到的空心扇形折片的内环圆弧和外环圆弧的曲率半径的圆心是自一般马桶垫中孔中心向外偏心,以减少马桶垫内孔孔缘与马桶坐垫中孔孔缘的距离;该塑料垫上设有等角度的压痕;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质性双面胶,一面是强粘性胶,粘贴于所述可折式马桶塑料垫上,另一面是弱粘性胶,轻粘于马桶坐垫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携带型马桶垫,可折式马桶塑料垫内孔边缘与马桶座中孔孔缘间的距离小,不易破损,并于该可折式马桶塑料垫上做等角度的压痕,便于收叠、铺张或粘贴于马桶坐垫上,避免了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碰触到接触使用者皮肤的部分。本实用新型携带型马桶垫还利用异质性双面胶,该异质性双面胶一面是强粘性胶,粘贴于所述可折式马桶塑料垫上,一面是弱粘性胶,轻粘于马桶坐垫者,从而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携带型马桶垫1/4折(对折再对折)的折叠步骤示意图。
图2为常规携带型马桶垫1/4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构成的解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1/4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异质性双面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缘与中孔为正圆的常规携带型马桶垫的内缘比较示意图。
附图标记简要说明:
1为本实用新型携带型马桶垫;
11~14为本实用新型携带型马桶垫其中的1/4部分;
1a~1d为本实用新型对折边界;
15为本实用新型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
16为空心扇形区域ADEH;
17为区域BCFG;
17a为等角度分割压痕;
2为异质性双面胶;
21为强粘性胶;
22为弱粘性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常规携带型马桶垫1/4折(对折再对折)的折叠步骤示意图,1a~1d为对折边界,如果仅使用一次即丢,并无问题,但如果要重复使用,则问题严重,如图2所示的圆框。图2为常规携带型马桶垫1/4折(对折再对折)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对折再对折后,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虽然已对折,但因对折再对折后,其中一部分已稍微张开,致使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15碰触到接触使用者身体皮肤的部分,以圆框圈出的部分,15为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所谓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碰触到接触使用者皮肤的部分,表示接触公用马桶坐垫的部分已污染接触使用者皮肤的部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解析示意图,取一圆心O,该圆心O为自可折式对折再对折马桶垫的中孔10中心O1向外偏心而得,画出以此″O″为圆心的弧AD(曲率半径r)及弧EH(半径为OH或OE),再取线段AH及DE,可得空心扇形区域16,所述空心扇形区域16为ADEH。该空心扇形区域16接近常规马桶垫叠合后的轮廓,且能覆盖叠合后的马桶垫11、12部分。此空心扇形区域16可随着不同应用考虑而有不同的选取。
区域17(BCFG)中,线段BG与线段CF分别是马桶垫对折后的边界1a、1b的延长线段,线段BG与线段CF延长后正交于马桶垫中孔中心O1。区域17配备如图4所示的压痕17a,即得本实用新型。图4所示的压痕17a是将图3的角AOD做等角度的分割而得,以便于折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世祈,未经陈世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3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