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干馏炉的集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4313.3 | 申请日: | 200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4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刘振强;朱永平;苗文华;程建龙;石长江;白中华;张旭辉;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能华源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49/04 | 分类号: | C10B4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05 北京市宣武区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干馏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煤干馏炉的集气装置。
背景技术
干馏是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干馏的结果是生成各种气体、蒸气以及固体残渣。气体与蒸气的混合物经冷却后被分成气体和液体。干馏是人类很早就熟悉和采用的一种生产过程,如干馏木材制木炭,同时得到木精(甲醇)、木醋酸等。在煤的化学加工中,干馏一直是重要的方法。煤经过干馏后,原料的成分和聚集状态都将发生变化,产物中固态、气态和液态物质都有,可得到半焦、煤焦油、粗氨水以及焦炉气。一般来讲,高水分煤是指含水量15%以上的原煤,低温干馏是指干馏温度控制在约为450-500℃左右的干馏方法。
鲁奇-斯皮尔盖斯低温干馏法是工业上已采用的典型方法,此法采用气体热载体内热式垂直连续炉,这种鲁奇炉在中国俗称三段炉,即从上而下包括干燥段、干馏段和冷却段三部分。褐煤或由褐煤压制成型的煤块(粒径约在25~60mm)由上而下移动,与燃烧气逆流直接接触受热。炉顶原料的含水量较高,在干燥段脱除大部分水分,逆流而上的约250℃热气体冷至80~100℃。干燥后原料在干馏段被600~700℃不含氧的燃烧气加热至约450-500℃,发生热分解;热气体冷至约250℃,生成的半焦进入冷却段被冷气体冷却。半焦排出后进一步用水和空气冷却。从干馏段逸出的挥发物经过冷凝、冷却等步骤,得到焦油和热解水。
现有的煤干馏炉中的对煤块进行干燥处理和/或干馏处理的区域通常采用水平并列设置、下方开放的金属管作为集气装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966609A中公开了一种集气伞,其主伞和副伞截面均为三角形。该技术方案的集气装置存在着以下的缺点:其主伞和副伞在长度方向上的竖直截面为三角形,上部载荷要全部由两个上侧面来承担,这就要求两个上侧面要有一定厚度来保证不被压坏,同时其轴向刚度比较弱很难用于大跨度炉型。依靠两个斜面对煤层起支撑作用,特别是承接煤层面积较大的副伞,这样其本身容易发生形变,另外其与主伞连接的位置容易发生断裂。此外三角形的通流面积也比较小,其气体导流能力也较差,这就限制了气量的流通,故该技术方案的集气装置不适合在较厚煤层中对气体热载体进行导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集气装置强度低下、气体导流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抗压结构良好的集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干馏炉的集气装置,包括:
主伞;
副伞,其与所述主伞相连通,多个所述副伞水平设置在所述主伞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向两侧延伸出;
所述主伞以及所述副伞的横截面的左、右两边为竖直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连通管,其连通多个所述主伞,所述主伞在煤层的不同深度位置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通管为圆柱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共设置有两个所述连通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伞以及所述副伞的横截面的左、右竖直边的上端以开口向下的圆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伞两侧分别设置有6个所述副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集气装置可用于内热式低温干馏直立炉,为了增加其强度截面设计成上面圆弧、下面矩形,圆弧的强度要远高于三角形的强度,这就降低了对圆弧面的要求,此外两个侧面在增加通流面积的同时还极大的增加了集气伞的轴向强度,使其可用于大跨度炉型,其和传统的集气装置相比具有通流面积更大,强度更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煤干馏炉的集气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伞的C-C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中副伞的D-D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1-主伞,2-副伞,3-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能华源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能华源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43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