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转炉倾动系统中减轻机械冲击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3426.1 | 申请日: | 2009-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6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彬;李耀文;苗利明;贾建彬;张海军;侯水阶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0 | 分类号: | C21C5/50;F27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鹏 |
地址: | 0563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倾动 系统 减轻 机械 冲击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倾动系统的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转炉倾动系统中减轻机械冲击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转炉倾动系统包括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制动抱闸3、四个倾动变频器构成的主从倾动变频器组2、四个电动机构成的主从电动机组4、四个联轴器5、转炉6,其中,PLC 1用于通过控制主从倾动变频器组2和制动抱闸3来控制主从电动机组4的状态(PLC 1与主从倾动变频器组2之间一般采用DeviceNet协议进行通讯),主从倾动变频器组2的输出用来启动主从电动机组4,主从电动机组4通过联轴器5刚性连接带动转炉6工作。
在转炉倾动系统起动时,由于PLC 1在还没有确认主从电动机组4是否已建立起静态电磁转矩时就把制动抱闸3打开了,此时如果转炉6不在零位,本身会存在一定的势能,从而转炉6会自行转动,当建立起静态电磁转距后主从电动机组4运行时就会产生剧烈的机械冲击。在转炉6倾动系统停止时,由于转炉6在中高速运行时本身带有很大的动能,而PLC 1在主从倾动变频器组2停止后的很短的时间内制动抱闸3就关闭了,动能只能释放在主从电动机4的扭力杠上,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样,如果转炉倾动系统在起动和停止时对机械系统的冲击过大,就会严重影响生产的安全进行和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转炉倾动系统中减轻机械冲击的控制装置,以减小转炉倾动系统在起动和停止时对机械系统的冲击,保证生产的安全进行,延长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转炉倾动系统中减轻机械冲击的控制装置,包括:
电磁转距建立单元,用于当在电动机静止状态下接收到运转指令时,建立电动机的静态电磁转距;
启动控制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磁转距建立单元建立的静态电磁转距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则启动制动抱闸打开信号,启动倾动变频器,启动所述电动机,否则,进行故障检测并复位;
转速监控单元,用于当在所述电动机运行状态下实时,监控所述电动机当前的转速;
静止时间计算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动机运行状态下接收到停止指令时根据所述转速监控单元获得的所述电动机当前的转速计算出所述电动机从所述转速到静止所需的时间;
静止控制单元,用于当到达所述静止时间计算单元计算出的时间时,启动制动抱闸关闭信号,停止所述倾动变频器,停止所述电动机的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在转炉倾动系统中减轻机械冲击的控制装置,所述电动机为由至少两个电动机组成的主从电动机组,所述倾动变频器为由至少两个倾动变频器组成的主从倾动变频器组,所述主从电动机组与所述主从倾动变频器组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在转炉倾动系统中减轻机械冲击的控制装置,所述电磁转距建立单元,进一步包括:
运转指令监测子单元,用于在所述主从电动机组静止状态下监测运转指令;
转距建立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运转指令监测子单元接收到所述运转指令时,建立所述主从电动机组的静态电磁转距。
本实用新型的在转炉倾动系统中减轻机械冲击的控制装置,所述启动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转距检测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电磁转距建立单元建立的静态电磁转距是否正常;
启动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转距检测子单元判定所述电磁转距建立单元建立的静态电磁转距正常时,启动制动抱闸打开信号,启动所述主从倾动变频器组,启动所述主从电动机组;
故障检测子单元,用于当所述转距检测子单元判定所述电磁转距建立单元建立的静态电磁转距不正常时,进行故障检测并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在转炉倾动系统中减轻机械冲击的控制装置,所述静止时间计算单元,进一步包括:
停止指令监测子单元,用于在所述主从电动机组运行状态下监测停止指令;
计算子单元,用于当所述停止指令监测子单元接收到所述停止指令时,根据所述转速监控单元获得的所述主从电动机组当前的转速计算出所述主从电动机组从所述转速到静止所需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34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产品植绒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带有挂钩的新型浴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