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扭导卫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2617.6 | 申请日: | 2009-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050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娄霆;李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4 | 分类号: | B21B39/1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88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扭导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的辅助设备,具体讲就是用于引导和护卫轧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轧钢行业中频繁使用导卫设备,采用这类设备可以对轧件实施引导和护卫,确保轧件的行进。坯料在轧制的前端和中段,坯料的截面往往是非圆形截面,当这种截面的轧件坯料从前道轧辊进入下道轧辊时由于多种原因都造成轧件坯料的扭转,这种发生了一定角度扭转的轧件坯料由于截面的非圆特点,使得轧件坯料无法对准下道轧辊的轧制口,造成堆钢现象不可避免,使得生产无法继续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扭导卫,在前后道轧辊之间设置防扭导卫以避免轧件的扭转而方便顺利地进入下道轧辊完成轧制工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导卫箱体的前端有入料导板,导卫箱体的中部和后部设置至少前、后两组导轮,前后彼此相邻的两导轮的回转中心位于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前、后两组导轮的轮缘形状与轧件的截面形状吻合,入料导板和前、后两组导轮围成自前向后的供轧件通过的通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使用时,前端设置的入料导板接近轧辊的出料口部位,轧件在导卫中行进时,首先受到导卫箱体的中设置的前组导轮的约束和引导,然后继续受到后组导轮的约束和引导,这样轧件的行进过程中几乎未发生扭转现象,根据前后道轧辊的间距可以考虑设置两组以上的导轮,对轧件实施有效的防扭约束,从而有效解决了轧钢过程中由于轧件扭转导致的事故,提高了连续轧制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轧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导卫箱体10的前端有入料导板20,导卫箱体10的中部和后部设置至少前、后两组导轮30、40,前后彼此相邻的两组导轮30、40的回转中心位于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前、后两组导轮30、40的轮缘形状与轧件的截面形状吻合,入料导板20与前、后两组导轮30、40围成自前向后的供轧件通过的通路。
导卫箱体10的中部和后部设置前、后两组导轮30、40,所述的前组导轮30由轴承50支撑在转轴70上,所述的后组导轮40由轴承60支撑在转轴80上,转轴70位于铅垂面、转轴80位于水平面且与轧件的行进方向垂直。转轴70的一端连有偏心布置的轴颈71,轴颈71上固连有蜗轮72,蜗轮72与蜗杆73配合构成转轴70间距的调节机构,所述的蜗杆73位于两蜗轮72之间的水平方向且与两蜗轮72构成蜗轮蜗杆配合。转轴80的一端连有偏心布置的轴颈81,轴颈81上固连有转盘82,转盘82的圆周方向布置若干个孔821,该孔821处穿设有定位销822与导卫箱体10上开设的定位孔配合构成转轴80间距的调节定位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选择设置前、后两组导轮30、40,但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前后道轧辊的间距设置两组以上的导轮都是可行的。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轧件由导卫前端设置的入料导板20进入导卫,轧件在导卫中行进时,首先受到导卫箱体10中呈铅垂方向布置的前组导轮30的约束和引导,然后继续受到呈水平方向布置的后组导轮40的约束和引导进入下道轧辊。
前组导轮30的间距调节过程如下:
调节转轴70,由于转轴70与轴颈71是偏心布置的,所以在转轴70转动的同时,轴颈71也发生转动,连在轴颈71上的蜗轮蜗杆调节机构同时转动,使前组导轮30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
后组导轮40的间距调节过程如下:
调节转轴80,由于轴颈81与转轴80是偏心布置的,所以在转轴80转动的同时,轴颈81也发生转动,从而设置在轴颈81上的转盘82随之转动,使后组导轮40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在位置调节完毕后,用定位销822通过转盘82上的孔821与导卫箱体10上开设的定位孔相固定。
综上所述,轧件在导卫中行进时,首先受到导卫箱体的中设置的前组导轮的约束和引导,然后继续受到后组导轮的约束和引导,这样轧件在行进过程中受到了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防扭约束,几乎未发生扭转现象,从而有效解决了轧钢过程中由于轧件扭转导致的事故,提高了连续轧制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轧制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6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式轨道快速成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旋钮式阀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