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强制进料装置的榨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2461.1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0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魏柱银;陈同铸;窦维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14 | 分类号: | B30B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制 进料 装置 榨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植物油的加工装置,即含强制进料装置的钢质机械榨油机。
背景技术
木本茶油对人体心血管健康具有明确的养护作用,油茶籽含油率约25%,我国百年前已开始使用人工动力的木质榨油装置加工食用茶油。近些年来,以电力为驱动动力的钢质机械榨油机获得普遍推广,作为一种通用机械,其处理的植物油料一般为菜籽、芝麻、花生仁、棉籽仁、黄豆(大豆)、葵花籽等,其基本工艺流程是:油料→三层蒸缸内经蒸汽加热及搅拌→进料头→榨笼→出油、出饼,其中油籽在榨笼中受各节榨螺充分挤压,油脂自榨笼榨条的间隙流出,压榨饼由机后出饼口排出。
目前,国内油脂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线上使用的机械螺旋榨油机均为定型设备,其中的进料头位于三层蒸缸内的熟料进入榨笼压榨的中间部位,进料头由进料斗、进料轴及附于进料轴上的进料叶组成,进料叶为一完整节距的螺旋叶片,固定于进料轴的最下端。目前国内定型螺旋榨油机的螺旋叶片底端与榨螺螺纹上侧的间距为50mm。当茶籽经剥壳后进入前述钢质机械榨油机加工时,由于籽料含有高达14%的皂素,在进料斗内经常形成架料现象,即熟料难以进入榨膛获得压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改造现有钢质机械榨油机的进料装置,使榨油机可持续顺利进料,从而完成压榨茶籽油的工作任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以油茶籽为原料的含强制进料装置的榨油机,其三层蒸缸用于将籽料炒制成熟料,其榨螺主轴上的螺旋纹在榨笼内将熟料旋转压榨出油,而进料头位于蒸缸和榨笼之间,它由进料斗、进料轴及固定于进料轴最下端的进料叶组成,为一完整节距螺旋叶片的进料叶随进料轴的旋转将自蒸缸落下的熟料压至榨螺主轴端部,在进料叶原安装位置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以改变进料叶位置为具体手段,令其向下适当位移,即将进料叶的下端与榨螺主轴端部螺旋纹间的距离确定为5mm-20mm(减小幅度达60%-90%)。
上述的含强制进料装置的榨油机,其进料叶下端与榨螺主轴端部螺旋纹间距离的优化值为10mm。
在以油茶籽为原料可获正常出油、出饼的情况下,如果进料叶与榨螺螺纹的间距(按自大到小的方向)趋向于5mm,则榨油机榨笼处的进料非常顺利,出油、出饼效果显著但进料叶磨损较快;如果进料叶与榨螺螺纹的间距(按自小到大的方向)趋向于20mm,榨油机榨笼处的进料可基本维持,进料叶磨损不明显,出油、出饼基本正常。兼顾到以上两个极端中的合理要求,避免相应的不足之处,进料叶与榨螺螺纹的间距数值确定为10mm较佳。
通过上述改造,榨油机加工茶籽时能够顺利进料,从而有效阻止油料在榨笼内结胶,确保了榨油机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榨油机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进料头的剖视
图3进料叶与榨螺主轴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去壳后的油茶籽仁作为油脂原料自入口(1)进入蒸缸((2)、(3)、(4)共三个蒸缸),经蒸汽加热后自下料口(5)落入进料头(6),继而进入圆筒形榨笼(7)内,油籽仁在位于榨笼(7)轴线位置的各节榨螺螺旋纹(8)的推进压缩作用下,油被压出并流出榨笼(7)被收集,而渣饼在机后排出。
参见图2、3,自蒸缸(4)下来的油料熟料落入进料斗(12)内,进料叶(9)固定在套管(10)上,套管(10)继而固定在进料轴(11)上,进料轴(11)带动进料叶(9)旋转,从而将油料熟料压入第一节榨螺的螺旋纹(8)处,旋转着的榨螺主轴在榨笼(7)内将油料沿轴线方向推进压榨。
相对目前市场机械榨油机的定型产品,参见图3中相应位置两条短虚线之间的间距,进料叶(9)下端与榨螺主轴螺旋纹(8)之间距离可以是10mm,即仅为市场已有产品相应数值的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绝缘母线槽
- 下一篇:电力校验线拖扶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