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内印刷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0004.9 | 申请日: | 200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庚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庚清 |
主分类号: | B44F1/00 | 分类号: | B44F1/00;B44C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膜内印刷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可应用于计算机外壳的彩色印刷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有关膜内印刷结构,如计算机机壳的表面处理,都是依传统的喷漆、烤漆、电镀及热转印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增进其实用性及商品的美感性,但这种传统的表面处理方式因易于污染周遭的环境,以及为符合商品美观性的更高要求,而已被逐步的被淘汰。
现今的有关膜内印刷结构,如使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的机壳,是以单一绚丽色彩为呈现其时尚感与摩登美感,虽已臻于完美如镜片般闪亮的无瑕境界,但仍无法以多重色彩的活泼生动图案呈现,因此为其美中不足而有待更进一步改良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内印刷结构,改良过去仅能以单一色彩呈现的结构,以完全呈现目前可能的印刷科技水平,并将原活泼生动的彩色图片等以原版照片般的完美色泽、层次与亮度直接呈现于计算机的机壳上。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内印刷结构,该膜内印刷结构由外至内由护膜层、硬化层、胶膜层、引物层、彩印层、护油层及接着层组合而成,其中:
所述护膜层是膜内印刷结构的最外层,为剥离层;
所述硬化层是于胶膜层的外表面涂布硬化剂而形成的硬化剂层;
所述胶膜层是膜内印刷结构的主体物,具透明状;
所述引物层是于胶膜层的内表面涂布引发物而形成的引发物层;
所述彩印层是于胶膜层内表面的引物层内侧印刷多重色彩油墨而形成的油墨层;
所述护油层是于彩印层的内侧涂布耐高温油脂而形成的油脂层;
所述接着层是膜内印刷结构的最内层,为涂布接着剂而形成的接着剂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外”是相对于膜内印刷结构整体的内外方向而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所述护膜层是膜内印刷结构的最外层,为剥离层,例如是聚乙烯(PE)层,做为膜内印刷结构的保护膜,用以维持该结构的外层表面于热压冲模前的洁净与无刮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所述硬化层是膜内印刷结构的第二层,是以硬化剂涂布于胶膜层的外表面,以硬化被涂布的胶膜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所述胶膜层(Film)是膜内印刷结构的结构主体物,具透明状,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所述引物层(Primer)的材质为架桥用的介质反应物或称引发物(引发剂),是被涂布于胶膜层的内表面,以备多层次彩色印刷油墨能被稳定的套印于胶膜层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所述彩印层,是以多重色彩油墨以平面的方式印刷于胶膜层的内表面上(所述彩印层与胶膜层间具有引物层,也可以认为,所述彩印层通过引物层结合于胶膜层的内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所述护油层,是以耐高温油脂涂布于彩印层上(涂布于彩印层的内表面上),以备热压成型时能维持彩印层的不失真与完整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所述接着层,为膜内印刷结构的最底层,是以接着剂涂布于护油层内侧,以备置入模具座体内为塑料射出成型时,能与塑料基材相互密合为一体物,以完成商品的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是可应用于计算机外壳的彩色印刷结构。在使用上,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内印刷结构,先行剥离护膜层,经热压成型,再置入模具座体内为塑料射出成型,最后裁切,即可完成一具多重彩色图案外表的新颖商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改良了过去仅能以单一色彩呈现的结构,除得以完全呈现目前可能的印刷科技水平外,更能将原活泼生动的彩色图片等以原版照片般的完美色泽、层次与亮度直接呈现于计算机的机壳上,增进其外观的实用性,并增益其商品的特殊性,属于极具新颖性的创新商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膜内印刷结构 11-护膜层 12-硬化层
13-胶膜层 14-引物层 15-彩印层
16-护油层 17-接着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的组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膜内印刷结构10,是由外至内而分别由护膜层11、硬化层12、胶膜层13、引物层14、彩印层15、护油层16及接着层17组合所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庚清,未经林庚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0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D/A转换技术的多电平逆变器
- 下一篇:一种气体分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