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镜上附具第二镜片之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8079.3 | 申请日: | 2009-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7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云 |
主分类号: | G02C9/02 | 分类号: | G02C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镜 上附具 第二 镜片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眼镜上附具第二镜片之构造,特别是指一往眼镜镜框框体上缘左右之适当位置处凸设有承接座,该承接座主要是设有一内为角槽状且开口端朝前之承接槽,而第二镜片上对应于镜框框体上承接槽之位置处则设有一呈角柱状杆身之枢接杆,通过该枢接杆杆身推挤容设入承接槽内后,即可形成对应卡抵固合之状态,使该第二镜片可在第一镜片前面做掀起或收合之定位动作。
背景技术
一般所见的外挂式遮阳镜片(即为第二镜片之意),主要利用设有钩件或夹件的外挂装置,可将外挂式遮阳镜片勾附或夹持在眼镜外部前面。但是,适种利用钩件或夹件的外挂装置,于实际使用上容易造成勾附或夹持不稳定,使外挂式遮阳镜片不易与眼镜表面密合,因此若当使用者正处于行车状态或运动时,有可能因震动因素使遮阳镜片掉落或部分掉落,而导致视线不明,形成对行车安全的冲击,可谓具有相当大之影响;另外常见的一种外挂式遮阳镜片,是利用磁吸原理,通过在眼镜的镜框上安装磁片,并且在外挂式遮阳镜片之镜框上也装设磁石,故能利用磁吸原理,使外挂式遮阳镜片吸附在眼镜外部,但眼镜上可供安装磁石的位置有限,而传统所见的外挂装置是将磁石安装在眼镜镜框两侧外表面,或利用眼镜上的鼻垫支架、或中梁等位置,导致眼镜本身制造上较为复杂,制造成本也随着增加,并且一旦取下外挂式遮阳镜片时,安装磁石的位置也明显的暴露出来,造成眼镜外貌不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遮阳镜片掉落或部分掉落及眼镜外貌不雅的缺陷,发明一种眼镜上附具第二镜片之构造,该第二镜片可在第一镜片前面做掀起或收合之定位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所述眼镜上附具第二镜片之构造,主要由一眼镜镜框、一第一镜片、及一第二镜片所组成,该眼镜镜框上缘凸设有承接座,且该承接座主要设有一内为角槽状之承接槽,而该第二镜片则各设有一呈角柱状杆身的枢接杆,该枢接杆可容设入眼镜镜框上之承接槽内,故该第二镜片上之枢接杆与眼镜镜框之承接槽枢接组合时,使用者可视需要将第二镜片掀起或收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承接座之承接槽的槽口以朝向眼镜前方为宜。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承接座之承接槽的槽口具有外张之导引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二镜片上于该枢接杆之杆身下方开设有一缺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之部分放大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第一镜片与第二镜片枢接后之部分放大剖视固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第一镜片舆第二镜片枢接后将第二镜片掀起之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第二镜片掀起之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第二镜片收合之立体外观图
图中:1第一镜片 2第二镜片 21枢接杆
22缺槽 3眼镜镜框 30承接座
31承接槽 32槽口 33导引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可达致之功效,兹举以下较佳可行实施例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解说说明,俾能完全了解。
如图1图2所示,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及部分放大剖视分解示意图,其构造由一眼镜镜框3、一承接座31、一第一镜片1、一第二镜片2及一枢接杆21所组成,其中:
该眼镜镜框3,可通过由二侧之挂柄而挂置于使用者之耳朵上,并由鼻垫部垫置于使用者鼻梁上,该眼镜镜框3的上缘两侧之适当位置处,分别各设有一承接座30,该等承接座30主要是各设有一内为角槽状之承接槽31,该等承接座30与承接槽31为左右对称设置,该承接槽31的槽口32并以朝向眼镜前方为宜。
该第一镜片1被结合于该眼镜镜框3之下方,使用时即位于使用者眼睛前方。
该第二镜片2则对应该第一镜片1而为一活动式可与该眼镜镜框3结合或折离之外加式或称外挂式镜片;而该枢接杆21是成型于该第二镜片2的顶缘上,主要是设有一呈角柱状之杆身,于枢接杆21的杆身下方并开设有一缺槽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云,未经王庆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0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D形管冰箱内置冷凝器
- 下一篇:细长薄壁轴疲劳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