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送纱轮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5111.2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3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天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圣(厦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38 | 分类号: | D04B15/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许伟 |
地址: | 36102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纱轮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纱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规则与不规则(积极或消极)的送纱轮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送纱轮装置作为自动变色圆盘针织机或电脑提花针织机送纱装置的主要部件,用于输送纱线以利于后续布料的制作。现以二段式变色送纱轮装置作为举例(如图1所示),主要由本体1’、入纱座2’(图中未示)、调节轮组件3’、导纱轮组件4’、过纱板5’、转轴6’、压纱杆座组7’组成;所述的转轴6’的中部穿设在本体1’上,转轴6’的两端分别伸出本体1,所述的调节轮组件3’和导纱轮组件4’分别可旋转的套接在位于本体1’外的转轴6’两伸出段上。所述的导纱轮组件4’的轮盘41’的盘槽底面覆盖着一层橡胶层42’,纱线缠绕在橡胶层42’表面。这种习用的二段式变色送纱轮装置,一旦使用时间久了,橡胶层42’与纱线反复进行摩擦,一来纱线与橡胶层42’接触,易产生静电,从而导致纱线容易缠绕在一起;二来纱线与橡胶层42’长时间的摩擦,橡胶层42’的易产生磨损,严重时可形成沟痕,同样可造成纱线缠绕或导致纱线分纱不均的现象,此时,就需更换橡胶,但更换橡胶层42’,需将整个导纱轮组件4’拆下,工序不但麻烦,而且橡胶层42’往往使用具有耐磨材质的橡胶,使用成本较高;与此同时,由于压纱杆座组7’是由具有活动能力的摇杆71’张力控制机构构成,该摇杆71’可视外力的大小,自动调整其旋转的角度,其端边分别设有导纱眼72’、73’可供纱线穿设,由于摇杆71’可径向来回摆动,易使纱线从导纱轮组件4’上脱落或缠绕,降低了机台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较低、提高机台生产效率的送纱轮的改进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送纱轮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本体、入纱座、调节轮组件、导纱轮组件、过纱板和转轴组成;所述的转轴的中部穿设在本体上,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本体,所述的调节轮组件和导纱轮组件分别可旋转的套接在位于本体外的转轴两伸出段上;所述的入纱座的一端固定在本体上,入纱座的另一端悬空于本体之外且与转轴的一个伸出段相对;所述的过纱板的一端固定在本体上且与转轴的另一个伸出段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纱轮组件至少设有至少1个以上的导纱轮,该导纱轮主要由轮盘和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多根瓷杆组成,多根瓷杆沿轮盘盘槽均匀穿设在轮盘的两盘片之间,构成轮盘盘槽的盘底,纱线缠绕在由多根瓷杆构成的盘底上;在导纱轮组的外侧设有分纱器,该分纱器上设有固定杆与导纱槽口,该固定杆一端固定在本体上,其悬空段平行于转轴的伸出段,导纱槽口设置在固定杆上,与导纱轮组件中的导纱轮相对。
所述的导纱槽口可以是齿槽型或螺纹型或齿条型。
所述的导纱槽口的边缘圆滑过渡。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导纱轮组件的轮盘的盘槽底面是由多根瓷杆构成,陶瓷材料制成的瓷杆表面硬度较高,具有很好的耐摩性,缠绕其上的纱线不容易将其损伤,使用寿命较长,使用成本较为低廉;同时由于分纱器是由固定杆及导纱槽口构成,取代了原有的压纱杆座组,不易造成纱线从导纱轮组件脱落或缠绕,提高了机台的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二段式变色送纱轮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纱器a的立体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纱器b的立体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纱器c的立体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纱器d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送纱轮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本体1、入纱座2、调节轮组件3、导纱轮组件4、过纱板5、分纱器6和转轴7组成。
所述的转轴7的中部穿设在本体1上,转轴7的两端分别伸出本体1,所述的调节轮组件3和导纱轮组件4分别可旋转的套接在位于本体1外的转轴7两伸出段71、72上;所述的入纱座2的一端固定在本体1上,入纱座2的另一端悬空于本体1之外且与转轴1的一个伸出段72相对;所述的过纱板5的一端固定在本体1上且与转轴7的另一个伸出段71相对。
所述的导纱轮组件4可由多段式导纱轮组成,本实施例是由2个导纱轮构成,它主要由轮盘41和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多根瓷杆42组成。多根瓷杆42沿轮盘41盘槽均匀穿设在轮盘41的两盘片411之间,构成轮盘41盘槽的盘底,纱线10缠绕在由多根瓷杆42构成的盘底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圣(厦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启圣(厦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5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砟轨道混凝土底座钢筋绑扎胎具
- 下一篇:梳棉机盖板花的剥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