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之间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5110.8 | 申请日: | 200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4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谭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8 | 分类号: | H01H50/5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连耀忠 |
地址: | 361021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簧片 推动 之间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继电器一般包括有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和推动块。接触部分包括有常闭静簧片组件、常开静簧片组件和动簧片组件,将这些组件以插装方式装入底座中,就可以形成稳定、可靠的接触部分。磁路部分包括有轭铁、衔铁、线圈架和线圈绕组。接触部分、磁路部分装入底座中就可以组装成继电器整件。在上述结构中,衔铁的动作位移要通过推动块才能传递给动簧片,在推动块的一端采用卡装方式与衔铁头部形成绞接,衔铁与推动块以绞接处为轴可以有一定角度的相对转动量,推动块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凸起,该端以搭接方式伸入动簧片的缺口中。继电器的线圈不通电时,常闭触点组保持接通状态,推动块与动簧片呈自由搭接状态;当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时,衔铁向轭铁运动,绞接部位驱动推动块运动,推动块将衔铁的运动位移传递给动簧片,动簧片动作,使得常闭触点组断开、常开触点组接通,并在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下,维持常闭触点组断开、常开触点组接通。
图1为现有继电器的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继电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现有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搭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搭接装配过程的示意图。该结构的继电器,包括底座1′、推动块2′、衔铁3′、轭铁4′、线圈架5′、线圈6′、常闭静簧片组件7′、常开静簧片组件8′和动簧片9′;推动块2′的前端设有两臂21′,两臂21′的前端各设有一个凸块211′ 动簧片上则设置有两个缺口91′,推动块2′前端的两个凸块211′分别卡入动簧片的两个对应的缺口91′中,使推动块与动簧片之间形成搭接,当推动块2′向前移动时,推动块2′前端的凸块211′会推顶动簧片9′向前运动,使动簧片9′上的动触点与常开静簧片组件8′的静触点相接触,而在推动块2′向后移动时,推动块2′没有对动簧片9′施力,动簧片9′依靠自身弹力复位。现有的这种电磁继电器的推动块与动簧片的搭接结构,只能实现衔铁位移的单向传递,即当衔铁向前运动时,其运动位移量可以通过推动块传递给动簧片,而衔铁复位向后运动时,衔铁只能拖动推动块向后运动,而动簧片则完全依靠自身弹力复原。这种结构用于磁保持继电器时,复位过程中,由于推动块未对动簧片施加压力,因而静合触点组闭合时触点的回跳时间长,导致电弧作用时间长,易发生粘结失效,因则静合触点组的寿命很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组、常闭触点组接通后,推动块均会施加压力以保持触点接通状态,因而两对触点组的回跳时间均很小,从而提升了触点切换负载的能力和电寿命水平,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适宜大批量生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之间的连接结构,包括动簧片和推动块;该推动块一端沿着其运动方向设置有二臂,二臂所相对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卡槽,每个卡槽的中部分别设有一个凸块;动簧片的两侧沿着其各自侧边的方向分别设有一可柔性弯曲的翼片,翼片的上部分别设有一个缺口;动簧片的两侧的翼片的上部分别夹在推动块的二臂的对应的卡槽中,翼片的缺口与卡槽的凸块相卡置而使动簧片的两侧被定位在推动块的二臂的卡槽中。
所述的动簧片的两个翼片之间设有簧片主体,簧片主体的上部装有动触点,簧片主体的根部与两个翼片的底端呈一体相接,簧片主体与翼片之间设有用来调节翼片弯曲长度的翼开口。
所述卡槽的上部为V形结构,卡槽的下部为倒V形结构。
所述卡槽的中部的槽宽与动簧片的厚度相适配。
所述的卡槽的凸块的高度与动簧片的缺口的高度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种继电器,特别是适用于磁保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与推动块之间的连接结构,通过调整簧片两翼开口的深度,可以调节动簧片两个臂(即翼片)的弯曲长度,从而达到调整动簧片柔性目的,确保动簧点与复位静簧片(常闭静触点)、置位静触点(常开静触点)具有合适的超行程,使得继电器触点组具有足够的电寿命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5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