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盲人用三脚拐杖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2870.3 | 申请日: | 200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0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小芳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盲人 三脚 拐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拐杖,尤其涉及一种盲人用三脚拐杖。
背景技术
拐杖是盲人们的助行工具,盲人用拐杖探测前方道路情况,以及判断是否有障碍物存在,是盲人们的“眼睛”,但是盲人们使用拐杖却和一般人使用方法不同,但是现在的拐杖,多用于腿脚不好的老人,主要是用来帮助腿脚承受身体压力,所以每行一步,仅需用拐杖点一次地,但盲人是用拐杖作为探路的眼睛,每走一步都至少要点三次地,前方、前左和前右,这样,点地次数多,体力消耗大,人体容易疲倦,而且,每行一步点三次或以上,也降低了前行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省时省力的盲人用三脚拐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盲人用三脚拐杖,包括手柄和杖体,杖体下设有一触地机构,所述触地机构包括一主杆和两支撑杆,杖体与主杆一端枢接,所述支撑杆包括始端和末端,两支撑杆的始端固定于主杆上且以主杆成轴对称,两支撑杆的末端间距为30到60厘米,主杆的另一端和两支撑杆的末端均设有脚轮,所述脚轮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枢接为转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脚轮为万向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触地机构与拐杖枢接,可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灵活,支撑杆和主杆在前方形成了一个探测区,可一次性探测前方、前左、前右的路况,无需左右点地,消耗体力,同时,设有脚轮,可推动前行,加快了前行的速度,省时省力,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杖体,3、主杆,4、支撑杆,5、万向脚轮,6、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盲人用三脚拐杖,包括手柄1和杖体2,杖体2下设有一触地机构,所述触地机构包括一主杆3和两支撑杆4,杖体2与主杆3一端通过转轴6连接,所述支撑杆4包括始端和末端,两支撑杆4的始端固定于主杆3上且以主杆3成轴对称,两支撑杆4的末端间距为30厘米,主杆3的另一端和两支撑杆4的末端均设有万向脚轮5,所述万向脚轮5位于同一平面。
触地机构与杖体2枢接,可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灵活,支撑杆4和主杆3在人体前方形成了一个探测区,可一次性探测前方、前左、前右的路况,无需再人为的左右点地,节省了体力,万向脚轮5可推动前行,且变换方向方便,进一步节省体力的同时,加快了前行的速度,盲人们只需推动本实用新型前行,省时省力,方便实用。
实施例2:
两支撑杆4的末端间距为60厘米,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小芳,未经谢小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28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练习腿部开叉动作的柔动训练器
- 下一篇:骨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