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幼儿用乘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1709.4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金子富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B7/04 | 分类号: | B62B7/04;B62B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幼儿 用乘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幼儿用椅子等婴幼儿用乘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供已乘座的婴幼儿搭脚的踏板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各种婴幼儿用乘座装置。例如,主要在外出时在室外使用的婴儿车、能够与在室内使用的幼儿用椅子同样地利用设在腿部的车轮在室内移动的幼儿用椅子、或在桌子等处进食时使用的娃娃餐椅(rack)等。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幼儿比通常所说的幼儿具有更广泛的概念,只要是需使用婴幼儿用乘座装置的幼儿即可,包括新生儿、婴儿和儿童。
以往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通常在座位部的后方设有能转动的背部。并且,设有腰带以使就座的幼儿不会向前方移位。另外,也有在下部的前方设置踏板的装置,但是其踏板为固定式,不是固定设置于幼儿在躺倒睡觉的状态下能供脚踩踏的位置上,而是固定设置于幼儿在坐起来吃饭时的状态下能供脚踩踏的位置上。
但是,在未设有踏板的以往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中,在背部直立幼儿坐起来的状态下脚以不稳定的状态伸到空中,很难保持适当的就座姿势。
另外,在固定有踏板的以往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中,虽然能够将背部相对于座位部的倾斜角度改变成各种角度,但是踏板的位置被固定在一处,很难将幼儿的各种姿势保持在舒适的位置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将背部相对于座位部的转动角度改变成各种角度,也能够始终适当地保持幼儿的姿势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用乘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婴幼儿用乘座装置包括背部、踏板和连动杆;上述背部能相对于座位部转动地设置在座位部的后方;上述踏板能转动地设在座位部的前方;上述连动杆的一端能转动地安装在背部的下方,另一端能转动地安装在踏板的背面。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技术方案2的幼儿用乘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背部相对于座位部基本上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状态地躺倒的状态下,踏板的大致L字状的纵截面的纵边部分提高至相对于座位部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的状态的位置上安装连动杆,由此座位部、背部以及踏板整体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技术方案3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座位部的左右位置一体地设有扶手部分,在背部的左右位置与上述扶手部分相连续地一体地设有围挡部分,并且设有在背部躺倒的状态下使头枕立起的头枕连结机构,踏板具有大致L字状的纵截面,由此在背部躺倒的状态下,幼儿的周围被扶手部分、围挡部分、头枕以及踏板的L字状的下边部分包围。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2或3所述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的特征在于,连动杆整体为コ字形,能转动地安装在背部的下部的一端使コ字的两个前端呈L字状弯曲而能转动自由地嵌合在背部的转动孔中,能转动地安装在踏板背面上的另一端使コ字的中央边能转动地保持在踏板背面上。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技术方案5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的特征在于,能转动地安装有连动杆的一端的背部下部的左右处形成为板状且呈凸形的圆弧状,接受该背部的下部的座位部一侧的左右处形成为凹形的圆弧状,上述左右处的凸形圆弧状的部分的彼此面对的内侧的一面从座位部露出,在该露出部分上形成有突起部,在该突起部上形成有转动孔。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2、3、4或5所述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技术方案6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在座位部前方的踏板具有大致L字状的纵截面,大致L字状的纵边部分的尺寸能够调节。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2、3、4、5或6所述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技术方案7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的特征在于,踏板由踏板主体和滑动部分构成;上述踏板主体安装在座位部并构成大致L字状的上部;上述滑动部分能以踏板主体为导向构件向下滑动地延伸并构成大致L字状的下部,在滑动部分上设有卡合在踏板主体上并阻止上述滑动的卡合机构以及用于解除该卡合的解除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乘座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中分离腿部和椅子部后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在图2中从椅子部卸下桌子部后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在图3中组合腿部和椅子部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图4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4中使背部躺倒后的状态的图。
图8是从后方下侧观察图3的椅子部的立体图。
图9是图7的椅子部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贝株式会社,未经康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7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扣带防错自动识别装置
- 下一篇:偏心齿轮式压力机的动力辅助输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