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进出料机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1567.1 | 申请日: | 200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2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邦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方位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3/00 | 分类号: | B05C13/00;B05C21/00;B05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出 机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进出料机具结构,尤指基座两侧分别具有通道,且透过输送装置及加热装置进行料板的双向运输、预热,让点胶机节省空置等待的时间,而加快料板处理加工之速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研发与进步,不仅对产品外观上的美观设计要求提高了,且产品加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因研发朝着轻、薄、短、小的方向进步,使得电子产品内部组件也越来越小,因此,在许多制造环节上便会用到点胶机,以黏着胶、密封胶或其他胶体来作注胶、涂布、点胶、框胶等作业,以对组件进行密封、填充、固定、披覆等处理。
一般点胶机为利用单一针筒或多个排列针筒形成注胶头,并通过注胶头移动的方式对料片上所有部件进行点胶动作,请参阅图9所示,其于基座A设有供料板移动的一通道A1,且通道A1一侧形成有入口A11,通道A1中央及另一侧形成有处理区A12、出口A13,并于通道A1内设有带动料板位移的输送装置A2,且以装设多个料板的第一料匣B、第二料匣C分别对正基座A的入口A11、出口A13,并在基座A上方装设有点胶机D,当点胶机运作时,料板由第一料匣B进入基座A入口A11后,料板将受输送装置A2带动位移至处理区A12,料板经过加温预热后再以点胶机D进行点胶,完成点胶的料板再通过输送装置A2带动位移至第二料匣C进行收纳。
在上述作业中,料板由进入第一料匣B进料到输送装置A2上花费约3秒,料板移动至处理区A12并进行预热所耗费时间约5-10秒,点胶机D点胶所花费的时间约5-10秒,料板输送出料至第二料匣C所花费时间约2-3秒,由此,单一料板作进料、预热、点胶至退料所花费的总时间约为15-26秒,需等前一料板退料后,未处理的料板才可进行进料动作,因此,作业中点胶机D及预热装置便会具有空置的时间,导致处理速度太慢;但若要让点胶机D可连续的作业,便需在通道A1内增加缓冲区与预热区,才可让下一未处理的料板先运送跟预热,然而,增设缓冲区与预热区却会让基座A的体积随之增大,不仅因材料增加让点胶机的购买成本提高,由于厂房都需租赁或购买,且厂房内部可利用的空间是固定的,若点胶机所占用的空间增大,厂房内所能设置的生产线数量便会减少,导致生产成本大为增加。
因此,如何解决常用点胶机实际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本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于是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终于设计出此种可双向运输预热以加快处理速度的进出料机具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出料机具结构,尤指基座两侧分别具有通道,且通过输送装置及加热装置进行料板的双向运输、预热,使点胶机节省空置等待的时间,加快料板处理加工的速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进出料机具结构,包括基座、输送装置及两个加热装置,其中:
该基座内设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顶部设有由中央连通至两侧外部的两通道,并于各通道外侧设有供料板进料及退料的进出区,各通道内侧设有供点胶机对料板进行点胶的点胶区;
该输送装置设有定位于基座外并可正、反转的两个马达,输送装置又设有受各马达驱动以带动料板由通道进出区移动至点胶区点胶再反向退回进出区的输送带;
该两个加热装置分别设于基座的点胶区下方,且加热装置设有可对点胶区内料板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该输送装置的马达设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穿设有定位于基座上并可带动输送带位移的驱动座,输送装置又在基座的容置空间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位于通道两侧以供输送带回绕导向的多个滚轮。
该加热装置设有升降气缸,且升降气缸设有可受其驱动上下移动的连动部,并于该连动部的上侧连接上述的加热器。
该基座于容置空间内设有位于进出区与点胶区之间并可移动将料板由进出区推出至预设料匣的两推料装置,料匣装设于对正基座两侧的进出区处,且推料装置设有由进出区延伸至其与点胶区之间的滑轨,并于滑轨上穿设有可产生动力来自行移动的气缸,再于气缸上枢设有受其带动产生旋动让料板通过或推抵料板的推抵组件。
该推料装置的推抵组件设有枢接于气缸的旋动臂,且旋动臂末端活动穿设有朝向基座进出区的推抵组件,再于推抵组件上套设有另一侧抵持旋动臂的第一弹性组件,并在旋动臂枢接端邻近进出区的底部设有另一端抵持于气缸上的第二弹性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方位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全方位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