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一按键的支撑结构以及该按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1350.0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苏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20 | 分类号: | H01H13/20;H01H3/12;H01H13/70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汐止***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按键 支撑 结构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按键,特别是一种用于按键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键盘是一种常见的电脑输入装置,亦为使用者与电脑沟通的重要媒介之一,使用者因而对于键盘上各个按键使用上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升。除此之外,由于键盘上按键属于小型零件,其结构较为脆弱,因此于组装加工时常有折损零件的情形发生。对此,现有技术是于键盘的按键结构上不断改良设计,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并提升其组装效率。
请参考图1,其显示现有按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现有按键1具有键帽11、基座12以及支撑结构2。支撑结构2具有二支撑臂21以及扣件组22,扣件组22连接二支撑臂21使二支撑臂21交叉地设置于该键帽11与基座12间。键帽11通过支撑结构2的二支撑臂21承载于基座12上,并随着二支撑臂21以扣件组22为中心轴相对旋转而相对基座12作上下移动。
前述现有的按键结构具有数个缺点,现分别简述如下。首先,关于控制键帽上、下位移的限位设计而言,前述的按键结构通常需要一个特殊的限位结构作为键帽上、下位移的幅度控制之用,因此现有按键结构较为复杂,不利制造组装。以图1为例,此种按键的限位结构分别是设置于键帽11与基座12上的二滑轨13,以及设置于各支撑臂21的其中一端上的一圆轴211。详细而言,各支撑臂21的圆轴211分别容置于键帽11与基座12上的一滑轨13中,并受滑轨13的限制而在各滑轨13中作直线运动。此种限位结构的动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二滑轨13的长度来间接控制二支撑臂21相对旋转的角度范围,以决定键帽11上下位移的上、下死点的位置,以及上下位移的幅度。
再者,前述现有按键结构的另一个问题是组装不易,具体而言,设置于基座上的滑轨13是开放式滑轨,使得圆轴211容易脱落于滑轨13之外,造成组装后二支撑臂21结构的稳定性不足,进而影响整体按键1结构的稳定性。此外,设置于键帽11的滑轨13是封闭式滑轨的结构,加上支撑结构2于组装时,具有一固定的方向性,因此于组装过程中,若发生组装上方向性的错误,常容易于重工、拆解的过程中因施力不当,而造成滑轨13断裂,甚至影响产品良率的控制。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较为简化的按键结构,并提升按键组装的效率及良率,这是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按键及其支撑结构,其整合现有限位结构以及支撑结构的功能于新的支撑结构中,藉以简化现有按键结构的复杂度,进而提升按键组装的效率及良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一按键的支撑结构,该按键包含一键帽及一基座,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包含:二支撑臂,以一虚拟轴线交叉地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基座间;以及二扣件组,以该虚拟轴线为中心,对应地设置于各该支撑臂的二相对端,其中该二支撑臂适可拆卸地通过各该扣件组相互连接,以使该二扣件组相对于该虚拟轴线作一圆弧运动,并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基座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一键盘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含:一键帽;一基座;以及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含:二支撑臂,以一虚拟轴线交叉地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基座间;以及二扣件组,以该虚拟轴线为中心,对应地设置于各该支撑臂的二相对端,其中该二支撑臂可拆卸地通过各该扣件组相互连接,以使该二扣件组相对于该虚拟轴线作一圆弧运动,并使该键帽相对于该基座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二支撑臂上的二扣件组即可限制该二支撑臂旋转夹角的范围,进而有效控制该键帽相对于该基座上下移动的幅度,达到限位的功能及简化按键结构等目的。
附图说明
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将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按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支撑结构的剖面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支撑结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支撑结构的正确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按键的动作方式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一外支撑臂的俯视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一外支撑臂的剖面图;及
图5C是本实用新型一破孔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工具减速箱
- 下一篇:一种计生药具发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