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大麻类纺织纱线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1159.6 | 申请日: | 200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康勇 |
主分类号: | D02G3/40 | 分类号: | D02G3/40;D02G3/22;D02G3/28;D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麻类 纺织 纱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类纺织行业使用的大麻纤维新型复合纱线,属于特种纺织复合纱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麻和亚麻一样都素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不仅具有卓越的吸湿透气性能,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而且不经任何药物处理,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大麻纺织品以其特有的风韵和天然保健功能,近年来备受专家的肯定和消费者青睐。然而,与亚麻纤维相比,大麻纺织纱线存在着工艺流程长、纺织技术不够成熟等问题,生产加工成本明显高于亚麻纺织产品,并且产品相对单一,市场认知度不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麻纺织产业的发展。
采用大麻纤维纺纱、织布是近10多年的事情,由于大麻纤维的长度较短,所以必须使用束纤维纺纱,因此目前较为常用的纺纱工艺有两类:一类是长纺工艺,主要是使用目前亚麻长纺工艺(包括:干纺和湿纺)纺制各类纯大麻纱;另一类是棉纺的短纺工艺,用以纺制各类低支纯大麻纱和中高支大麻/棉混纺纱。
用亚麻长纺工艺纺纯大麻纱,纺纱支数虽然可纺到60~80公支,但是纺纱速度很低,纱线强力较差,由此带来织造效率大大降低,布面织疵较多,纺织成本大幅上升,很难在市场中打开销售渠道。用棉纺的短纺工艺纺制纯大麻纱,其纺纱支数较低,一般仅能纺出10~21英支的纱线,纺纱速度也较低,细纱断头多、条干差,纺纱效率低;如果用传统棉纺工艺纺制大麻/棉混纺纱,在对该类纱条进行精梳处理后,其纺纱支数可以达到60~80英支,条干也较好,但是纺高支大麻/棉混纺纱的纺纱速度仅有7~8米/分,纺纱断头也较多,生产成本很高,在目前市场营销中难以推广。
现有纺纱技术所纺制出的大麻纱和大麻/棉混纺纱的织物功能性虽然很好,但织物的保型性、抗皱性均较差,织物的强力也较差,如果使用涤纶纤维与其混纺来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带来织物的功能性显著下降,使大麻纤维功能性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大麻类纺织纱线及织物的市场开发深度和广度,使中高档大麻类织物面料难以开发生产出来,从而阻碍了大麻纺织产品的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麻类并列复合纱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麻类并列复合纱线是使用至少一根骨架纱与一根大麻类无捻纱,经并列粘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大麻类并列复合纱线:将上述得到的并列复合纱线加捻,加捻方向与骨架纱的捻向相反。加捻的捻向为S捻或Z捻。加捻的捻度可在传统纺纱标准捻度0-70%之间,优选加捻的捻度在传统纺纱标准捻度0-30%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麻类并列复合纱线,可使用水溶性粘合剂粘接复合;粘合剂优选丙烯酸酯,其含固量在1~3%之间选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麻类并列复合纱线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单根并列复合纱线,即采用一根大麻类(含纯纺或混纺)无捻纱与一根骨架纱并列粘接而成的复合纱线;另一类是单根(或多根合股)加捻并列复合纱线,即采用单根(或多根合股)并列复合纱经加捻而成的复合纱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麻类并列复合纱线中,大麻类无捻纱选优选纯大麻纤维、大麻与各类天然纤维(含粘胶类短纤)混纺或大麻与各类化纤短纤维混纺组成的无捻纱;骨架纱优选各类化纤短纤与各类天然纤维(含粘胶类短纤)混纺的传统有捻纱,或者各类化纤长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并列复合纱线可制备各种织物,包括:针织物、梭织物、服装、家用及产业用纺织织物等。
大麻纤维是一种极具市场开发潜力的天然功能性纺织原料,由于其综合可纺性较差,采用传统纺纱工艺难以开发市场需求的各类纱线,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大麻并列复合纱线开发出各类性价比均优的纱线和织物,很好地满足了市场对大麻类产品的需求,为开拓大麻农业种植和纺织业的升级发展都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并列复合纱线具体有如下优点:
(1)支数高:新型大麻纺织纱线可纺支数高,其纯大麻类无捻纱可纺支数在80~120公支,比传统工艺提高纺纱支数约30%;大麻混纺无捻纱可纺支数约在6~160公支,比传统工艺提高纺纱支数约50%。
(2)速度快:新型大麻纺织纱线纺纱速度高达150米/分,大约是传统环锭纺纱工艺的20倍。
(3)织造效率高:由于有了涤纶(或其它化纤)骨架纱,其复合纱线强力明显提高,由此带来织造效率提高,织疵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康勇,未经陈康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1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