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液化气充装管控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0755.2 | 申请日: | 200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67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永芳;白拴富 |
主分类号: | F17C13/02 | 分类号: | F17C13/02;F17C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100176北京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液化气 充装管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液化气充装管控机。
背景技术
目前液化气钢瓶的使用、管理基本还停留在手工作业的水平,有小部分充气站实现了电子秤灌装,极少数大型国外的钢瓶企业使用了钢瓶条码信息管理;但不管是手工作业、电子秤灌装还是目前国外的钢瓶条码信息管理,都存在非常严重的待检钢瓶和报废钢瓶仍在使用的重大安全隐患,无法杜绝。
质检部门三令五申,但鉴于各参与方利益关系,至今仍不能很好的控制待检钢瓶和报废钢瓶仍在使用的现状。
手工作业的,钢瓶充装完全由手工操作,一个待充装钢瓶拿过来后,充气站充装人员人为识别钢瓶信息,看是否该检验或是否已报废,如属正常则予以充装(这是质检部门要求的流程),充装量还是使用手工磅秤,误差较大。但充气站是靠充气量盈利的,钢瓶又是需要使用者付费的,这样钢瓶使用者不想付费,充气站想卖气盈利,就产生待检和报废钢瓶的大量使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电子秤灌装的,灌装过程和对钢瓶的识别与手工作业相同,也不能杜绝待检和报废钢瓶的使用;但这种方法精确了灌装量,简化了灌装秤重方式,比完全手工作业又先进了一步。
单纯的气瓶信息条码系统,气瓶有了电子身份识别码,但条码识别和介质充装是两个步骤工序,即待充钢瓶拿来后,先作身份识别,再去充装,这样就出现识别钢瓶的,只管识别钢瓶状态,不管是否充装;充装的只管充装,不管瓶是否合格;控制脱节,不能杜绝未检、报废钢瓶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准确控制只为合格钢瓶充气的智能液化气充装管控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液化气充装管控机,包括电源、单片机、执行单元,所述单片机控制所述执行单元打开或关闭,电源输出的电源为整个系统供电。
优选的,所述执行单元包括三极管及其外围电路、开关,该开关设置在充气管道上、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基极,三极管集电极接地,三极管发射极连接所述开关。
优选的,所述开关为单刀开关。
优选的,所述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优选的,所述开关采用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线圈并联二极管连接在三极管的发射级上,并由电源为所述继电器线圈供电,继电器触点设置在充气管道上。
优选的,所述继电器为双触点式继电器。
优选的,所述电源为220V电压经过整流电路整流和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为系统提供所需的直流稳定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单片机控制充执行单元的动作,判断液化气钢瓶是否合格,从而控制执行单元的动作,从而实现只为合格的液化气钢瓶充气,防止为不合格液化气钢瓶充气,杜绝了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是电源电路图;
图3是单片机的电路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执行单元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智能液化气充装管控机,主要通过单片机判断液化气钢瓶是否合格,从而智能的控制只为合格的液化气钢瓶充气,防止不合格钢瓶充气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照图1,其主要电源、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执行单元组成。
具体参照图2,为电源电路,220V电压先由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单向桥式整流电路整流,再经过稳压器U3稳压输出稳定的直流电为系统供电。
参照图3,为单片机U1的电路,上述电源通过电阻L1和电阻L2分压,在该分压电阻和地之间连接电容C11滤波为单片机提供5V电压,单片机U1的两个管脚并联一电容C2。
参照图4,所述开关可以由继电器完成,上述单片机U1通过一个三极管Q2作为控制开关控制液化气充气管道的开关,具体电路是,单片机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2连接所述三极管基极,并在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8,三极管Q2集电极接地。控制液化气充气管道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可以采用继电器,如图4中,继电器线圈并联一个二极管D2后连接在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上述电源为继电器线圈供电,继电器触点K2可以为双触点式,液化气钢瓶合格,开关打到一端,充气管道打开,不合格,则打到另一端,充气管道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永芳;白拴富,未经杜永芳;白拴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0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卡车用的组合尾灯
- 下一篇:主链路恢复控制方法和交换机系统以及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