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8452.7 | 申请日: | 2009-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153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华;陈巧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14 | 分类号: | G03B21/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占元;王小青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潭子***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的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虹膜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部分投影仪中,通常设置有虹膜装置,以根据画面的亮度来改变投影仪的对比度。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虹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虹膜装置包括固定板101,其中心设置有透光孔102。在固定板101上设置有呈薄片状的虹膜叶片103,用于与透光孔102部分重叠,并通过改变重叠部分的大小来改变通过透光孔102的透光量,从而改变对比度。在固定板101上,还固定有马达104,其转轴与螺杆105固定连接,当马达104作时,会带动螺杆105旋转。
虹膜叶片103与螺帽106固定连接,而螺帽106与螺杆105配合。该螺帽106包括相互垂直的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106a贴置于固定板101上并与虹膜叶片103连接,第二部分106b垂直于固定板101,其上设置有与螺杆105啮合的螺孔107。当螺杆105转动时,螺帽106会沿着螺杆105直线运动,从而带动虹膜叶片103运动。在螺杆105上还套设有弹簧108,在压缩后可帮助螺帽106反向复位。
这种虹膜装置的缺陷在于,在长期使用后,螺帽106的螺孔107与螺杆105之间容易产生螺丝滑牙的问题,导致马达104并不能够有效驱动虹膜叶片103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虹膜装置容易产生螺丝滑牙的缺陷,提供一种虹膜装置,采用新的结构避免滑牙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虹膜装置,包括:
固定板,其上设置有透光孔;
虹膜叶片,设置在所固定板上;以及
驱动所述虹膜叶片运动以覆盖或远离所述透光孔的驱动装置,包括马达、以及与所述马达的中心轴固定连接的螺杆;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可在所述固定板上滑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杆啮合的啮合齿,且与所述虹膜叶片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虹膜装置,所述连接部包括:螺杆啮合部,设置有与所述啮合齿;定位部,与所述螺杆啮合部连接,且在所述啮合齿的相对一侧抵置于所述螺杆上;以及叶片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螺杆啮合部上,并与所述虹膜叶片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虹膜装置,所述螺杆啮合部呈立方体形,所述啮合齿设置在其前端面上,所述叶片连接部固定于其后端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虹膜装置,所述定位部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与两者相连的一侧面,所述定位部的顶面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杆啮合部的顶面,底面的一侧抵置于所述螺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虹膜装置,所述定位部的顶面上设置有定位孔和连接孔,所述螺杆啮合部的顶面上设置有分别与前述两者配合的定位柱和卡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虹膜装置,所述卡楯包括:柱状主体部;以及锥形端部,其最大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所述主体部上、锥形端部下方设置有使所述连接孔定位的环形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虹膜装置,所述锥形端部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虹膜装置,所述锥形端部下方的环形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卡合的卡块。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虹膜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啮合齿与螺杆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避免螺丝滑牙问题。螺杆啮合部与定位部采用卡楯相互连接,减少了螺丝用量,确保可靠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虹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虹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杆啮合部上的卡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虹膜装置用于投影仪,通过控制光量的多少来根据画面改变对比度。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虹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虹膜装置200安装于对应的投影仪镜头中,包括圆形固定板201、设置在圆形固定板201上的虹膜叶片202、以及驱动装置203。
在固定板201上,设置有用于容置虹膜叶片202的凹槽204。该凹槽204未贯穿,其宽度与虹膜叶片202的宽度相当,且从固定板201的边缘一直延伸到中心位置。在凹槽204内、固定板201的中心,设置有圆形透光孔205,供光线从中通过。虹膜叶片202在凹槽204内滑动,从而远离或部分覆盖透光孔205,改变进光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84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