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磨抽油泵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6041.4 | 申请日: | 200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9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茂;王智明;李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仲茂;王智明;李晓明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800***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用采油装置,特别是用于油井采油的防磨抽油泵。
技术背景:目前,国内外各油田在有杆泵采油工程中普遍使用的抽油泵为常规型管(杆)式抽油泵。由于常规型管(杆)式抽油泵的结构原因,抽油机上冲程时抽油杆柱的承载状况均为拉伸,抽油机下冲程时抽油杆柱的承载状况在应力中性点上段为拉伸、中性点下段为压缩。压缩段的抽油杆柱受压缩应力的作用发生压杆失稳弯曲。因此抽油杆柱与油管的内壁时常发生机械碰击与摩擦。从而导致抽油井频繁发生油管或抽油杆柱的磨损与断裂事故,缩短油井免修周期,增加采油成本。
发明内容:为克服常规型管(杆)抽油泵在抽油过程中油管内壁与抽油杆柱发生碰击与摩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为油田采油提供一种防磨抽油泵。该泵在抽汲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防止抽油杆柱与油管内壁碰击与摩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以改变抽油泵结构形式的方法来实现有杆抽油泵系统的抽油杆柱受力状况趋于合理。防磨抽油泵的具体结构:由柱塞拉杆1、固定阀体2、固定阀座3、泵筒4、柱塞5、游动阀6构成。其中固定阀体2和固定阀座3组成固定阀7。其特征在于:柱塞拉杆1通过固定阀体2的内孔。柱塞拉杆1的上端螺纹连接抽油杆脱接器,下端螺纹连接柱塞5的顶部。固定阀体2上部为空心套筒、下部为半球环。固定阀体2的空心套筒部位内孔与柱塞拉杆1密封,固定阀体2的半球环部位的外球环面与固定阀座3密封。固定阀体2可跟随柱塞拉杆1上、下进行轴向限位运动。柱塞拉杆1上行时带动固定阀体2上行,利于固定阀7开启。柱塞拉杆1下行时又带动固定阀体2下行,利于固定阀7关闭。固定阀7具备密封与通道启闭双重功能。位于泵筒4内的柱塞5其上部安装了游动阀6。
防磨抽油泵在上、下冲程周期工作过程中抽油杆柱的承载状况发生了本质变化。抽油杆柱的应力中性点消失,在抽油杆柱上不存在应力中性点上、下段的区分。泵上液柱的重力作用在柱塞拉杆1与抽油杆柱之间的环形受力面上对抽油杆柱产生拉伸。由此抽油机上、下冲程时抽油杆柱的承载状况均为抽油杆柱自重和泵上液柱的重力作用对抽油杆柱产生的拉伸。使其抽油杆柱始终承受着交变拉伸应力的作用,整根抽油杆柱均不存在压缩应力。抽油杆柱只承受拉伸变形,不会承受压缩弯曲变形的影响。因此彻底杜绝了油管的内壁与抽油杆柱之间的机械碰击与摩擦。
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工作可靠,适用于各类抽油井有杆泵抽汲作业。防磨抽油泵在使用过程中作用在抽油杆柱上的工作负载随着上、下冲程周期变化,抽油杆柱只是承受交变拉伸变形与应力。所以抽油杆柱不会发生压缩弯曲,因而可以彻底杜绝抽油井油管与抽油杆的磨损与断裂等井下事故的发生。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采油成本。
附图说明:附图为防磨抽油泵结构图:
柱塞拉杆1、固定阀体2、固定阀座3、泵筒4、柱塞5、游动阀6、固定阀7。
具体实施方式:防磨抽油泵由柱塞拉杆1,固定阀体2,固定阀座3,泵筒4,柱塞5,游动阀6等构成。其中固定阀体2和固定阀座3组成固定阀7。
防磨抽油泵的矿场使用方法:首先将防磨抽油泵与油管连接构成抽油管柱,防磨抽油泵随抽油管柱下到油井内设计工作位置。再将抽油杆下入油井的油管柱内与柱塞拉杆1上端的抽油杆脱接器自动连接,构成了抽油杆杆柱。在地面将抽油杆安装到抽油机的悬绳器上,防磨抽油泵便可进行抽汲作业。
防磨抽油泵的抽汲机理等同于常规型抽油泵。上行程:柱塞5上行,固定阀体2上行固定阀开启,游动阀6关闭。柱塞5上腔内液体被压缩经固定阀7排入油管并被举升至地面。此时抽油杆柱只承受泵上液柱重力与自重产生的拉伸。下行程:柱塞5下行,固定阀体2下行固定阀7关闭,游动阀6开启。油井内的液体经游动阀6进入柱塞5上腔内。因为泵筒4的下端是开式结构。柱塞5的下端始终位于油井动液面以下低压液体中,抽油杆柱下行时未承受到轴向阻力无压缩应力产生。同样只承受抽油杆柱自重和泵上液柱重力作用对抽油杆柱产生的拉伸。在抽汲全过程中抽油杆柱只承受交变拉伸应力,无压缩应力,所以抽油杆柱不发生弯曲,防止了抽油杆柱与油管内壁的碰击、磨损与断裂事故的发生,延长油井免修期,降低采油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仲茂;王智明;李晓明,未经王仲茂;王智明;李晓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60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9L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的真空泵
- 下一篇:开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