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泵系统中使用的多功能气液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5203.2 | 申请日: | 2009-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455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蒋介民;翁荣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闽隆实业有限公司;蒋介民;翁荣周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使用 多功能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热泵供热循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液滴直接进入压缩机,通常在压缩机的吸入口前安装气液分离器,以避免压缩机产生液击现象。
但是,事实上即使安装了气液分离器,也不能避免液滴进入压缩机,有时甚至还会很严重,例如在低温环境制热循环时,因环境温度降低,蒸发器吸热量少,使未蒸发的液态冷凝剂增加,因而增加了液滴吸入压缩机,从而产生液击现象的可能性增大。
为了减少分离器中液态冷凝剂量,有的在分离器中输入一定的外加能量,如太阳能、电能和热能等,以期在分离器中再蒸发一部份液滴。然而,即使如此,它还不能完全避免液滴进入压缩机,况且,外界输入能量,增加了能耗,影响热泵的能效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液滴进入压缩机,防止液击现象,同时,又可以使高压侧冷凝液过冷,改善热泵低温运行性能,增加热泵制热量的多功能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为一柱形筒,在筒高2/3处设有一中间隔板,将其分为上、下两筒,所述的上筒,在该筒内设有使低压侧冷凝气体过热的过热管;所述的下筒,在该筒内设有使低压侧液体冷凝剂再沸腾,高压侧冷凝液体过冷的过冷管,所述的中间隔板其上设有上升管,使下筒分离后的气体冷凝剂经它上升至上筒进行过热。
所述的过热管是一种提供热源,加热来自下筒的气体冷凝剂使其过热的装置,从而有效的避免液滴进入压缩机,防止液击现象,该过热管的进口与冷凝器出口支管相连,其出口与下筒过冷管的出口相连。
所述的过冷管是一种提供热源使来自蒸发器的蒸汽混合物中的液体冷凝剂再沸腾和管内高温冷凝液体过冷的装置,该过冷管的进口与冷凝器的出口相连,其出口与膨胀阀相连。在过冷管外,由于蒸汽混合物受热使一部份液态冷凝剂再沸腾,这一方面增加了气体冷凝剂量,从而改善了热泵低温运行性能,提高了制热量。另一方面,可使蒸发器满液工作,从而改善蒸发器传热性能,与此同时,过冷管内高压侧冷凝液体因放热而过冷,这一方面改善了膨胀阀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热泵制热量。
在上升管前也可设若干块挡板,上升蒸汽经折流,由于惯性,液滴重新回落筒底液层中,而气体则经上升管进入上筒,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气液分离器的热泵供热系统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1为压缩机,2为冷凝器,3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4为节流装置,5为蒸发器。
图2中,4为中间隔板,它将气液分离器分为上、下两筒,1为下筒,5为上筒,6为过热管,7为过冷管,3为蒸汽上升管,2为折流挡板。
当热泵制热运行时,在上筒中,来自冷凝器后的高温冷凝剂从主管a1经支管a11进入上筒中的过热管6,在这里,与来自下筒中的低温气态冷凝剂进行热交换,使气态冷凝剂有一定程度的过热,然后,通过b2接管进入压缩机,这样有效的避免了液滴直接进入压缩机的情况,防止了液击现象。
在下筒中,来自冷凝器的高温冷凝剂经接管a1进入过冷管7中,在这里,与来自蒸发器经b1接管进入的蒸汽混合物进行热交换,使一部份液态冷凝剂再沸腾,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制热量,另一方面,可使蒸发器满液工作,改善其传热性能,与此同时,管内高温液体冷凝剂过冷,改善了膨胀阀工作环境和提高了热泵运行性能。
为了对压缩机吸入口过热度进行控制,在a11支管上设有带控制启闭的阀(图中未示出),温度可作为一种控制信号,当吸入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使阀关闭和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闽隆实业有限公司;蒋介民;翁荣周,未经泉州闽隆实业有限公司;蒋介民;翁荣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5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光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
- 下一篇:整体预热式低温柴油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