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氧化、双回路、双除雾三双脱硫塔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3687.7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491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波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3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回路 雾三双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脱除和回收处理的双氧化、双回路、双除雾三双脱硫塔。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氨法脱硫应用于燃煤锅炉烟气的脱硫时,普遍存在着氨耗高、气溶胶难以消除、吸收液处理成本高、操作难度大等问题。由于通常氨法烟气脱硫是用氨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铵,然后用空气氧化,但高浓度的亚硫酸铵不能快速完全被直接氧化成硫酸铵,而是在较低浓度下氧化后通过蒸发浓缩工艺获得产物,其蒸发量很大,能耗很大且流程长,设备多、占地大,运行费用高,为了保证效率,湿式氨法的脱硫塔又大多用填料塔结构,存在着设备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行可靠、脱硫成本低的双氧化、双回路、双除雾三双脱硫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氧化、双回路、双除雾三双脱硫塔,塔体共分为4段,自下而上依次为氧化段、氧化蒸发饱和段、净化吸收段、除雾段,塔体中部设有进烟口,顶部设有出烟口,还设置有用来脱除水汽的脱水除雾段,在塔体底部设置有用来收集反应产物并对其进行通气氧化的氧化段,吸收喷淋段为无填料的空塔结构,在该段设置有喷淋系统,脱水除雾段设置有除雾填料和工艺水喷淋装置,氧化段设置有循环液出口,循环液出口经过循环泵连接到喷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工艺装置为:初级净化循环吸收液在初级氧段进行氧化;二级净化循环吸收液在2段底部氧化;经氧化和蒸发饱和后溢流到结晶槽,用结晶泵打入旋流器进行分离后,进入稠厚器,然后经稠厚器进入离心机分离脱除水份,之后,硫酸氨用气流干燥器干燥,去成品包装。工艺中脱除的回流清液进入循环槽循环使用。
烟气自塔2段的中下部进入,首先与2段喷淋循环脱硫液进行接触吸收反应,经初脱硫后,通过升气帽进入3段,在3段通过喷淋与初级循环液反应,吸收净化气体中的SO2。此时的SO2已基本吸收干净,随着气体的上升,上部设有防止氨逃逸的自动喷水清洗除雾器,从一级除雾器的上部和下部进行喷水清洗除雾,既能吸收逃逸氨也能进行除雾,之后在上部再进行二级净化除雾,烟气从塔顶经烟囱直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环保,双氧化效率达99%,双循环脱硫效率达98%以上,双除雾效果佳,氨耗低且产品硫酸铵达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烟口1,出烟口2,吸收喷淋段3,脱水除雾段4,氧化段5,喷淋系统6,氧化饱和段7,除雾填料8,工艺水喷淋装置9,循环液出口10,循环泵11,净化吸收段12,结晶泵13,结晶槽14,旋流器15,稠厚器16,离心机17,气流干燥器18,包装1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双氧化、双回路、双除雾三双脱硫塔,塔体共分为4段,自下而上依次为氧化段5、氧化蒸发饱和段7、净化吸收段12、除雾段4,塔体中部设有进烟口1,顶部设有出烟口2,还设置有用来脱除水汽的脱水除雾段4,在塔体底部设置有用来收集反应产物并对其进行通气氧化的氧化段5,吸收喷淋段3为无填料的空塔结构,在该段设置有喷淋系统6,脱水除雾段4设置有除雾填料8和工艺水喷淋装置9,氧化段5设置有循环液出口10,循环液出口10经过循环泵13连接到喷淋系统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波,未经张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3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制肉干
- 下一篇:用于风力涡轮机的无刷滑环以及组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