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2555.2 | 申请日: | 200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蔡周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周贤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2/16;H01R13/64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连接 随身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堆叠的可共用插座构造。
【背景技术】
现今电脑设备最普及的讯号传输规格莫过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简称USB),以此规格制作的连接器插座及传输线可使外接于电脑的周边设备,如滑鼠、随身碟、键盘等,即时为电脑所测得并立即使用。
请参阅图1,为一种随身碟20的三视图,其一端设有一接头21,该接头21为USB2.0型式且无金属外壳,该接头21一面设有4个间隔排列且不弹动的接点22。
此种随身碟20可以配合一USB插座作电连接,由于目前USB插座是于其内的舌片一面设有一排接点,在使用上,随身碟20需插入方向正确才能使两者的接点对上电连接;为了确保随身碟插入时能电连接,两者在对接上具有防呆设计,即当随身碟的接头反向插入时则无法插入,使用者即会再换另一个方向插入,方向正确了才能插入,如此即可确保插入后具有电连接。
使用者通常是随机插入,故插不进去的机率是1/2,故常常是插两次,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再者,若设计可双电连接的插座则接脚必然多出一组,如此则又和现在普遍使用的主机板脚位配合不上,而无法焊在主机板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是当随身碟的接头正、反向插入皆可电连接,达到使用上的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是当随身碟的接头正、反向插入皆可电连接,然而接脚与仅能单向连接随身碟的插座相同。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双向电连接的随身碟插座,其包括有:一塑胶座体;一连接槽,其位于该塑胶座体前端,其设有一插入口及相对的顶面、底面,该连接槽可连接一随身碟的接头;一金属外壳,其包覆该塑胶座体,其设有一开口对应该连接槽的插入口;至少一排下接触部,其间隔排列位于该连接槽内,该下接触部朝向连接槽的顶面;及至少一排上接触部,其间隔排列位于该连接槽内,该上接触部朝向连接槽的底面,每一上接触部的数量对应一排下接触部的数量。
借由以上构造,可达到随身碟双向插入皆可电连接,如此使用者随机插入随身碟均可电连接,达到使用上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随身碟的三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入随身碟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入随身碟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入随身碟使用状态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插入随身碟使用状态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电路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上、下电路板、端子及接脚组合立体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塑胶座体30 连接槽31 端子卡槽32 后盖33
插入口34 顶面35 底面36 金属外壳40
主体41 上盖42
第一下端子50 下接触部51 延伸部52 固定部53
接脚部54 凸部55 缺口56
第一上端子60 上接触部61 延伸部62 固定部63
接脚部64 凸部65
电路板70 下导电孔71 上导电孔72 电路73
第二下端子80 下接触部81 延伸部82 固定部83
接脚部84 凸部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周贤,未经蔡周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2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键与J键透明发光的电脑键盘
- 下一篇:辅助触头装置